【來論】屠海鳴:香港移居有新政,引資引才快步跑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去年10月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優化“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7日,特區政府正式公佈了相關優化措施。包括投資門檻設定為3000萬港元,對投資者淨資產的審查調整為申請日期前6個月,在計算淨資產規定時,將申請人與家庭成員共同擁有的淨資產中,由申請人絕對實益擁有的份額也會獲考慮。新措施將於3月1日起生效。這一新政在內地引起了廣泛關注。 本屆政府在“搶人才”“搶企業”取得不俗成效的同時,這次又放出“搶資金”大招,這將給香港打造國際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注入動力,有利於提振本港經濟。 無論世界如何變化,人才和資金始終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香港移居出新政,引資引才“快步跑”。 顯兩大特徵,與時俱進 特區政府於2024年3月1日推行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經過近一年運行後,現在又公佈“新計劃”的優化措施,優化措施體現出以下兩個明顯特徵: 其一,更具靈活性。一是審核期“鬆綁”。“新計劃”優化措施只須證明在提出申請日期前6個月的整段期間內,擁有市值不少於3000萬港元的淨資產或淨資本,而優化前需要證明過去2年擁有;二是投資範圍寬泛。在3000萬元當中,除300萬強制投資在“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投資組合”外,其餘2700萬元可投入金融資產和房地產,包括:股票、債務證券、存款證、後償債項、合資格集體投資計劃、有限合伙基金、房地產、全資擁有的合資格私人公司的投資;同時,在投資額度不減少的前提下,投資者可以隨時轉換投資類別;三是居留條件寬松。在香港連續通常居住滿7年,可依法申請香港永居和特區護照,若未滿足通常居住條件,可轉申無條件限制逗留簽證,日後再視情況隨時申請香港永居。 其二,更具協同性。按照“新計劃”優化措施,在計算淨資產規定時有兩大變化:一是申請人與家庭成員共同擁有的淨資產或淨資本當中,由申請人絕對實益擁有的份額會獲考慮;二是透過申請人全資擁有的合資格私人公司的投資,將可計入“新計劃”的合資格投資金額內。從“合資格私人公司”的定義可以看出,與《稅務條例》所界定的“具資格單一家族辦公室管理”實現了銜接。這兩大變化將使合格人士大幅度增加。 “搶資金”貴在一個“搶”字,誰出手最快,誰就能率先搶到手。“新計劃”優化措施的靈活性和協同性,聚焦“快”和“准”二字,說明特區政府以與時俱進的思維,深入分析了內外環境變化,找准了“快”和“准”的訣竅,展示了“快步跑”的明顯特徵。 搶核心資源,托底固本 “新計劃”優化措施旨在“搶資金”;此前,特區政府還有“搶資金”的“組合拳”,包括吸引全球家族辦公室入駐港的系列措施。若把“搶資金”與“搶人才”“搶企業”放在一起看,則完美呈現“三搶”的壯美圖景,這為行政長官李家超提出的“拼經濟、謀發展”做出了最好註解。現在,“三搶”已初現實效。 從“搶人才”看,截至2024年11月底,各項人才計劃推出兩年來已收到近42萬宗申請,共約17.5萬名人才攜同家人來港。 從“搶企業”看,2024年,香港初創企業數量達4694家,比2023年增加10%;境外母公司的駐港公司達9960家,較2023年增加約一成,創歷年新高。 從“搶資金”看,香港已擁有超過2700間單一家族辦公室,管理資產總額超過31萬億港元;自2024年3月1日實施“新計劃”後10個月間,已接獲逾800宗申請,超過730宗通過資產審核。若全部獲批,會為香港帶來超過240億港元資金。 時下,創新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誰掌握了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誰就能走在發展前列。人才的最大作用是推進創新,“搶人才”就是搶創新的“制高點”,搶經濟發展的“領頭羊”;資金是經濟發展的“血液”,誰管理和掌控龐大的資金量,誰就擁有投資新產業的底氣,“搶資金”就是搶經濟發展“血液”;企業是人才和資金髮揮作用、釋放能量的載體,“搶企業”就是搶經濟發展的“推進器”。 從本質上講,“搶人才”“搶企業”“搶資金”就是搶核心資源。特區政府的“三搶”之策著眼長遠,旨在托底固本,令香港發展的動能更加強勁,應該說,這樣的“快步跑”抓住了要害,值得點贊。 建開放機制,提質增效 特區政府於2003年出台“投資者入境計劃”,2015年宣佈關停;2024年推出新版“投資者入境計劃”;這一次,公佈“新計劃”優化措施。分析這一政策的演變過程,給人兩點啓示: 其一,“以變應變”才是正途。2003年首次實施“投資者入境計劃”,是基於“非典”後香港經濟一派蕭條的現實,發揮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也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應;後來提高“門檻”,再到後來關停。其實,無論經濟形勢好壞,香港隨時需要資金流入,不能因噎廢食,“關門”不是辦法;“門檻”可以提高,“門”不應關上。一旦發現問題,及時修正政策,把負面效應壓縮到最低,把正面效應釋放到最大,“以變應變”才是正確的做法。 其二,安全和開放是吸引資金的最大誘因。資本具有靈敏的嗅覺,總是會尋找能獲得做大利益、最安全的地方。現在,香港社會穩定,安全有保障,盡可放心;關鍵在於香港要有開放的機制,吸引各種要素聚集。香港是國際三大金融中心之一,還是外資進入內地、內地資金走向世界的大通道,吸引投資的客觀條件優越,需要我們在構建開放機制上下功夫。“新計劃”優化措施構建了開放的渠道,投資額度雖然提高到3000萬元,但其他方面更便捷,既有利於擴大開放,又有利於提高效益。 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辦主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多次講到,香港要積極識變、應變、求變,在變局中打開香港發展的新天地。 反復琢磨夏主任的這句話,香港管治團隊應該體會到,敏銳觀察不斷變化的內外環境,及時調整政策措施,精准吸引人才、資金、技術等創新要素源源不斷地流向香港,這是香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快步跑”的應有之意。 (本文作者爲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屠海鳴)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譚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