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魯寧:中國強勢反擊特朗普關稅的背景清明小長假後首個交易日,中國股市經歷“黑色星期一”。上證指數收跌7.34%、深證成指收跌9.66%、滬深300收跌7.05%、北證50收跌17.95%、創業板指收跌12.50%、恒生指數收跌13.66%。 全球主要股市均未幸免。歐洲股市跌勢繼續。港台股市、東南亞股市、日韓股市、中東股市相繼出現情緒性跟跌。 特朗普“對等關稅”戰是本輪全球股市遭遇重創的直接誘因。所謂對等關稅本周三適才正式開征,實質性殺傷力更要到一個月之後才逐步顯現。為什麼華爾街股市、中國股市乃至全球各板塊股市的反應會如此強烈?簡明扼要:經濟是理性的,而股市是感性的,情緒是需要釋放的,尤其是廣大中小散戶,原本就屬股市中心理最脆弱之群體,面對劇烈多空博弈必然進退失據。 今日凌晨起,華爾街三大股指已全部企穩,納指已小幅微漲,說明美國股市基本面仍大致穩固,本輪全球性股市暴跌已近尾聲。中國股市昨日交易結束後,中央匯金等國家隊紛紛宣布增持大盤股。證監、銀保監、金監總局連夜就今日護盤作出部署,今日開市後各大機構聞令起舞,股市重新企穩幾無懸念,并對港台股市產生連貫性影響。 香港中通社圖片 一,對等關稅戰開打第一周,各方尚未形成反擊合力 本周一之前的四天內,歐盟、加墨、日韓與東盟,雖都聲言要對關稅戰作出反擊,但要麼號音雜亂,要不號音不全,部分國家則心存僥幸,試圖與特朗普直接勾兌。譬如越南,本周內派副總理胡德福訪美,譬如日本,單方面宣布對美產品全面實施零關稅,以開放本國市場求特朗普網開一面。歐盟嗓門不小,但動作遲緩,計劃本周末召集成員國經濟部長開會商議反制措施。東盟反應稍快一些,也要到本周三之後開會商討對策。日韓則繼續與特朗普作“一對一”勾兌。加拿大作出了有限反擊,墨西哥仍在觀望,二者都預留出了談判妥協空間。 在主要經濟體中,只有中國在第一時間作出了強勢反擊。本來,這是一件鼓舞全球受害國士氣的好事,可卻被國內外部分財經自媒體故意炒成了“中國孤軍奮戰毫無勝算”,外加清明小長假主流財經媒體發稿習慣性減少,導致對輿論最為敏感的股市參與者,額外積累了過多焦慮與擔憂,又在客觀上加劇了股市的巨震幅度。 二、中國強勢反擊絕非一時性起之衝動 當下,各國對加征對等關稅的反應可分為三類:中國最強硬,宣布對美輸華產品全面加征對等關稅;歐盟相對強硬,表態將針對280億美元的特定產品加征關稅;越南、英國、日本等尋求外交途徑磋商。中國之所以“孤軍反擊”,主因有三: 中國超大的迴旋餘地。去年中國對美出口5246億美元,假設今年對美出口降為零,它在中國GDP中的占比也只有2.6%。關稅戰 開打8 年間中國對美出口不減反增。中途,特朗普和拜登幾度擴大中國輸美產品關稅豁免,到特朗普重入白宮之前,中國輸美產品加權平均關稅只征13%,原因在於美國對中國產品依存度太高,若征稅過高很難找到替代來源。所見,不管高關稅有多離譜,中美貿易不可能清零。算上前8年13%,再算上今年三次累加54%,總計67%的對華關稅壓根就不具備可操作性。 構建多元外貿市場見成效,對美出口占全部出口份額2018年19.2%,2024年降至14.7%,對東盟出口占比由12.8%提升到16.4%,對“一帶一路”出口占比由38.7%提升到47.8%。85%出口企業已同步開展內銷業務。中國輸美產品40%由在華美企生產,高關稅固然傷及中企,但在華美企更痛。前8年美對華實際加權關稅之所以一降再降(雙方皆密而不宣),奧妙就在其中。 科技賦能持續發力。2018年關稅戰爆發時,中國有35項關鍵技術被卡脖子,到2024年攻克21項(其中13項實現趕超),剩餘14項正全力組織攻關。去年,中國關鍵技術自給率已高出歐盟13.5個百分點。有求於人縮手縮腳,人求於我笑傲江湖。 關稅戰兩敗俱傷,若受害一方選擇減少對美國的出口或中止出口,轉而開闢它國市場,美國則成為受害方----於是,關稅江湖就有對關稅戰最好的反擊是“不反擊”一說。但要做到此等灑脫,得有足够迴旋空間,超大的市場消納容量,完備的製造力,澎湃的創新力,強大軍事力。放眼當今世界,歐盟沒做到,東盟做不到,中東做不到,中國除外的新興經濟體也做不到,唯有中國大體能做到。孤軍反擊為如同作了一次全身CT,中國股市全球估值得到提升,中國資產價格重新發現,中國新質生產力市場的投資價值被聚焦,確立起一根反擊關稅霸淩的新標桿。 至於特朗普“中國若不撤銷34%的對等關稅,美國將再對中國加征50%的關稅”之最新威脅,中國民間及全球華人,完全可不予理會。最壞情形下,大不了每年5000餘億美元的對美出口生意放棄拉倒,就能奈何中國乎?何況,特朗普壓根就辦不到! 新華社資料圖片 三,少則月餘多則數月,形勢必然生變 股市暴跌只是前戲,特朗普對等關稅戰與全球為敵,必然生變。對等關稅戰開打前,中美的態度是兩個最大變量。開打後,中方第一時間堅決反擊且出手果斷,美國仍然充當變量,中國則成為最大的確定量。 中方既堅決反擊,卻沒有宣布34%的對等關稅何時開征。懸念是故意留下的,為邊打邊談預留出一個口子,雙方何時尋求實質性妥協?取決於雙方何時都被打得很痛很難受。從時間上看,中國輸美產品出現實質性減少之時,就是美國商品價格上漲之日。如此再互擰一段時日,到雙方都擰不下去了,談判妥協就開始了……這是變數之一。 還有,如果美股跌跌不休的頻率越來越密,美國國內反對輿論勢必要繼續集聚放大,迫使特朗普必須有所收斂;已決定與美國進行“一對一”妥協的50餘受害國若取得不同程度之談判成果,對等關稅戰的殺傷力將相應遞減;美國市場若逐步呈現出商品短缺和物價上漲,特朗普也不得不有所收斂;若美國民間抗議示威持續擴大,顧忌於明年中期選舉失敗,特朗普也必須有所收斂; 如果本月中旬中國公佈的首季經濟運行數據要明顯好於預期,不但能直接消解對等關稅戰的殺傷力,還將增強民間信心;如果世界主要股市繼續隨美股跌跌不休,哪怕僅僅是為釋放各自國內輿論壓力,當事國亦不得不推出程度不同之反擊措施,進一步動搖和削弱特朗普團隊之軍心…… 交戰各方,勝負還不是最大看點,各方在戰場上的態勢之變,才是最大看點。對等關稅戰與全世界為敵,特朗普團隊的極度自負犯了兵家大忌。按眼下美國共和與民主兩黨的力量對比,中短期內,特朗普個人及團隊也許還能輸得起,但美國卻輸不起,因為關稅戰背後的真正較量是國際力量格局的重塑和國際秩序的再造,美國不能輸只能贏,可能麼? (本文作者為資深財經、國際政治評論員魯寧,本網獲獨家授權刊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王少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