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華加徵“245%關稅”,打的是什麼算盤?香港中通社4月16日電(記者 黎金良)美國白宮當地時間4月15日在其官網發布聲明,宣稱對中國輸美商品徵收最高達245%的關稅,引發全球關注。這一數字背後意義為何,美國有何動機? 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的白宮。新華社資料圖 白宮聲明援引232條款,稱“中國輸美商品現面臨最高達245%的關稅”。然而,中國專家與貿易從業人士都認為,這並非全新關稅,而是既有稅率的累計表述。據媒體援引一位經貿法律人士指出,白宮文件中“up to”的措辭意指“最高可達”,而非新增關稅。若真為新政,美國需發布正式行政令,並在聯邦公報明確生效日期等細節,而非僅以“事實清單”形式公布。 報道也援引在美國從事物流運輸的一名資深人士進一步解釋,245%關稅針對特定商品,如注射器,而非適用所有中國商品。他強調,若全面加徵至245%,白宮表述會更明確,且需指明生效日期。有分析認為,這更像是既有政策的宣傳。 查詢中國商務部與財政部網站,美國4月10日宣布對華“對等關稅”增至125%,12日豁免電腦、智能手機等部分商品後,無進一步更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4月16日回答記者提問時,只稱“具體稅率的數字可以問美方”。 綜合專家及媒體分析,245%更像是既有稅率的總和,而非全新加徵。以電動車為例,拜登政府2024年對中國電動車等商品加徵100%關稅,疊加特朗普今年2月至4月的多輪加徵及基礎關稅,累計稅率跟245%相近。也有媒體列出注射器和針頭的關稅計算(0%基礎稅率+100%的2025年前保護關稅+20%芬太尼關稅+125%“對等關稅”),總和就是245%總關稅。 另一值得關注的是,白宮選擇聲明而非行政令,反映其策略意圖。首先,聲明形式靈活,無需正式立法程序,允許美國在談判中保留餘地。其次,若245%為累計稅率,無需新行政令,重申既有政策即可強化對華壓力。此外,白宮發言人在記者會上敦促“中國主動談判”,顯示聲明是外交施壓的一部分。 對比之下,特朗普4月2日簽署行政令宣布對全球加徵關稅,此後的關稅調整多通過行政令或備忘錄(如4月12日豁免清單)。4月15日的聲明則更像政策宣傳,旨在凸顯美國強硬立場,加強對中國施壓。 此前,中方宣布對所有美國輸華商品加徵125%關稅作為反制時,明確表示美方對華輪番加徵畸高關稅已經淪為數字遊戲,在經濟上已無實際意義。如果美方繼續關稅數字遊戲,中方將不予理會。專家指出,只要關稅加到60%至70%,跟加到500%其實沒區別,意味著貿易脫鈎,沒法做生意。 分析認為,美方強調“球在中國手中”,通過白宮聲明放大對華壓力,其背後目的顯然是試圖迫使中國妥協。面對美國霸凌關稅,中方態度始終如一:談,大門敞開;打,將奉陪到底。若美國想用高壓手段迫使中國屈服,這個算盤恐是打錯了。反而在關稅上繼續玩“數字遊戲”,更曝露出美國無計可施。(完) 【編輯:馬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