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港人心靈變脆弱 專家籲提高警惕分享到:
香港中通社2月12日電(張靜森 黎金良)新冠疫情暴發兩年多以來,有研究發現抑鬱症及焦慮症的個案明顯上升,尤以第五波疫情為甚,求助個案急升兩至三成。在疫情持續影響下,再加上社交往來減少,人的心靈變得脆弱,專家呼籲提高警惕。 香港中通社圖片 香港精神健康月籌委會自2012年連續10年進行全港精神健康指數調查。資料顯示,2020年及2021年香港市民的精神健康平均分均不合格。2021年更有三分之一的受訪香港市民表示疫情對精神健康造成較大的影響。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精神科)林美玲醫生近日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訪問時表示,疫情本身是會引起焦慮的,再加上兩年多以來各行各業受到嚴重影響,所以幾乎每一波疫情衝擊香港,焦慮症和抑鬱症的個案都會上升。 而今第五波疫情愈演愈烈,每天看著新聞報道新冠確診個案再創新高,求助個案也隨著加劇,林美玲分析是因為這波疫情相對嚴重和突然,其不確定因素會引起人們的壓力反應,壓力持續且迭加都有可能引發抑鬱症和焦慮症。 香港中通社圖片 據了解,焦慮症及抑鬱症是香港最普遍的精神健康問題。在香港平均每七人便有一人曾經歷心理健康疾病。而每四位香港人就有一位面對焦慮或抑鬱症,是全球平均的2.5倍。 “市民應提升對情緒問題的關注,多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林美玲指有些身體的症狀會反映出個人的心理壓力過大,比如缺乏專注力,心跳加速,手心冒汗,肌肉緊繃和坐立不安等。這些壓力反應會激發人類的焦慮情緒,而抑鬱症通常都會伴隨著焦慮的症狀,當症狀出現持續兩個星期以上,建議盡早尋求專業人士幫助。 鑒於疫情持續暴發,求助個案明顯上升,較早前香港紅十字會心理支援服務就加設熱線讓有需要市民致電。林美玲表示,就香港目前的情勢,市民未必敢親自到醫院或診所尋求心理輔導幫助,建議有需要的市民可以合理善用抗疫情緒支援熱線。 林美玲亦建議市民在居家抗疫期間應保持規律的作息生活,勤做運動和保持社交活動。從醫學角度而言,她指社交往來減少會引起人的壓力反應,所以在抗疫期間可以通過線上的方式保持與他人的社交往來。 香港中通社圖片 雖然第五波疫情的抑鬱症焦慮症求助個案升幅較大,未來疫情的發展走向亦不明確,但整體而言,林美玲對香港未來的疫情防控是樂觀的。她認為,只要市民齊心,注意個人衛生,提高警惕,相信疫情是可控的。(完) 【編輯:黎金良】
|
視頻更 多
香港聖誕好去處|一片帶你走遍香港聖誕“打卡”熱點
不一樣的“大熊貓聖誕” 盡在香港海洋公園
演唱會開20場都不夠賣!為什麼那麼多人支持劉德華?
遇上瘋狂“雙十一” TVB演員轉當菜鳥店長差點撐不下去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
澳門舉行升旗禮慶回歸25周年 市民:有強大祖國支持 澳門定會越來越好!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