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通說:若蓮說香港教育

分享到:
2022-07-24 12:22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新聞網7月24日電   一身墨綠色旗袍,蔡若蓮精神奕奕、面帶笑容走進採訪間,“腹有詩書氣自華”之感油然而生。

上任近一個月,身為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的她接受香港中通社專訪,暢談國民教育、年輕人出路、推廣普通話和中華文化。

hk_c_image.png

(香港中通社記者 許其皓攝)

“國民身份認同有三個層次:認知、認同、行動。”

香港經歷“黑暴”後,隨著《香港國安法》落實,社會由亂轉治,重回正軌。但如何加強國民教育,從小增養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成為了香港由治及興在教育領域毋庸置疑的重大課題。

蔡若蓮認為,“國民身份認同有三個層次:認知、認同、行動。”

香港回歸25年,國民教育直至近年才開始逐漸被重視。其中,通識科的一些課本內容和考試題目,曾經引起巨大爭議。

蔡若蓮指出,通識科改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之後,教育局不論在教材或教師資格上,都有了補足。教材編寫審核方面抓得很緊,希望能讓學生準確、系統認識國家發展,而且對“一國兩制”的觀念、對香港發展相關的重要事件,都能有全面準確的理解。

但她也強調,未來還有很多要需要優化的地方,包括加強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在課堂外延伸更多國情教育。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近日建議,在學校設立國民教育統籌主任,統籌校內國情國安教育的工作。

蔡若蓮對此表示認同,“國民教育很需要中層主任去協調、規劃、動員,如果學校能够善用中層人手增加的機會,推動國民教育,將是一個非常好的舉措。”

“增強國民身份認同上最重要的就是行動。”蔡若蓮強調,2021年10月11日,教育局正式要求全港中小學和幼稚園將國旗和國徽納入教育範疇。她指出,除要求學生參與每周升旗儀式外,教育局亦鼓勵學校結合重大日子,如七七盧溝橋事變等,讓學生了解歷史,慢慢培養國家情懷。

此外,香港高中必修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要求學生需赴內地交流,待兩地“通關”後,最快下學年出發,料每年約5萬人成行。如何讓交流做得更實更深,而非走過場?

蔡若蓮介紹,內地游學的內容包括歷史景點考察、國家最新經濟文化特色考察點等。出發前學校會有教材;游學回來後,老師還會結合課堂學習,讓學生觀察記錄、反思,做成專題報告。“肯定不只去旅遊看看,而是真正全方位深入學習的設計。”

她還指出,下一步教育局會通過姐妹學校的交流,建立兩地同學情誼,“未來無論是朋友圈的網絡,還是發展機會的網絡,都會不斷擴大。”

從事教育工作近三十載,蔡若蓮寄語香港學生,“希望同學們能將所學知識與自己的價值、未來的夢想、人生的舞台結合起來,從個人發展層面建立對國家發展的認同。”

“年輕人有多元的出路非常重要。”

在專訪中,蔡若蓮多次提到“出路”這兩個字。

她認為,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以及大灣區發展機遇,香港要在高等教育方面創設更多機會更多平台,讓年輕人有更多發展。

(香港中通社視頻 記者 陳爍  吳煒鑫 實習記者 趙蕊 )

香港新一屆政府上任後,創科工業成為發展的關鍵詞。擁有世界頂級高校、頂級實驗室的香港,創科落地需要補上工程能力這一課,背後需要職業教育的輸血。

“職業專才教育是重要方向。”

蔡若蓮表示,現在的高等教育政策是學術學位、職業學位雙軌並行,正是希望學生真正有更寬更多的出路。

她介紹,會在高等教育中不斷擴展職業專才教育板塊,今年已開發4個新的應用學位試驗計劃,之後也會擴展指定專業界別課程的資助計劃,讓更多學生從這些人力需求較大的職業專業方面去發展,配合產業、市場需要。

在基礎教育方面,香港也面臨少子化帶來的危機。受出生率下降、疫情等各種因素影響,香港面臨學齡人口不足、教師人才流失問題,“縮班殺校”風險引人關注。

蔡若蓮卻認為,這是一個機遇,更應該抓緊機會把多餘的資源,用在提高教育質量上。

香港日前通過小學中層人手增加議案。蔡若蓮說,中層人手增加能够提高跨學科合作的統籌規劃,更好培養學生價值觀建設、加強STEM(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教育,會從這些方面提高學校教學內容。

“我非常重視普通話教學,但從來沒有貶低廣東話。”

蔡若蓮強調,兩文三語是香港的優勢,香港年輕人要融入國家,把握大灣區發展機遇,學好兩文三語非常重要。

(香港中通社視頻 記者 陳爍  吳煒鑫 實習記者 趙蕊 )

她特別提到,普通話也是聯合國的六大語言之一,香港學生將來若要走出去、跟國際接軌,自信表達、跟更多的人溝通,學好普通話同樣重要。

蔡若蓮鼓勵以普通話教中文作為語文教學的長期目標,認為以普通話教學中文,在課時上省時高效。她說,“我們會絕對保證學生在學校學習普通話的機會,如果老師水平可以,學校的語言環境以及學生能力配合,這個目標,學校隨時可以落實。”

母語為福建話的蔡若蓮能以流利普通話對談,她自稱普通話是小學程度。“當上語文老師後特別認真學,因為希望自己的學生能把普通話學好,所以才去考了證書,一步步補練。”

學、教及仕  總有傳統文化浸潤

蔡若蓮出席活動總愛著傳統旗袍,但也經常見她戴著一款運動手表。“我很喜歡爬山,想看看自己走了多少步”,旗袍上的綉花她也有研究,“這不是我畫的,但很多人會把畫用在布上面,我將來可能也有機會這麼做”。

在整個訪問過程中,氣定神閑,一兩句話,口罩之上,眉目藏笑。局長也十分懂得活躍氣氛,見到記者誇贊旗袍配色很美,她笑說“多點顔色,別太悶”,最近太累了,綠色比較有活力,現場一下子像是班主任在辦公室與學生談天說笑。

她透露,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希望有一些中華文化的元素,因為這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寶庫,取之不盡,如果能够傳承下來,也是一種保護。她希望年輕人能够好好地傳承中華傳統智慧。

這位語文教師出身、曾任香港福建中學(小西灣)校長的新局長,寫得一手好字,曾臨摹《愛蓮說》。

自己從小愛好書法,并慶幸遇到好老師能認真學,蔡若蓮也希望更多老師家長支持、推動小朋友拿起毛筆,讓學生從小培養這一愛好,“就像學鋼琴學芭蕾一樣,以書法藝術作為興趣發展”。

“我一直夢想能寫一手好字,但在香港學書法需要空間和時間,因為寫字必須靜下來,一筆一畫寫好。”

中學文憑試不久前發榜,蔡若蓮發起“一人一字”行動,在社交網站為考生打氣,獲特首李家超及一眾司局長響應。

李家超寫了一個“同”字。

蔡若蓮則寫的是“定”。

(記者  陳卓儀  張明臻)


【編輯:周文菁】

視頻

更 多
香港“屠龍小隊”案宣判:兩主要被告分別被囚23年10個月及13年6個月
豪擲過億購千輛國產新能源車 這個香港車隊打算怎樣逆轉的士口碑?
現場直擊!珠海航展有什麼?為何吸引這麼多外國人來看?
冬天的新疆太美了!讓新疆女生們告訴你哪些景點不能錯過
廣東潮汕英歌舞機器人火出圈!中國玩具已進入新階段
【通講壇】特朗普的俄烏“和平方案”能奏效嗎?
【你不知道的香港】香港郊外竟還有個隱世“老爺車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