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說:通關,隔著一條河若遠若近的探索香港新聞網9月2日電 香港通關之路漫漫。9月1日傳來檢疫方案突破性進展。粵方及深方對香港提出的“通關逆向隔離”表示支持,將落實推進。 對外通關方面,機管局1日凌晨演習,預計為抵港“0+7”作准備,有分析預計11月有望落實。 但有喜訊的同時,香港新增新冠確診達10586宗,是相隔5個月後,單日確診再次過萬宗,對全面通關帶來了不少隱憂。 香港中通社圖片 因此,分析認為,如果香港想讓“通關”更快成事,做好香港防控疫情基本功夫是無法繞過的,否則內地眼見這邊每日新增個案高達其千百倍,商討之時若只強調香港一方需要,內地又怎麼願意降低雙方人員往來門坎? 特首李家超說,確診數字不是冰冷數字,是生命。 特區政府9月1談及整體防疫政策維持以下五點: 1.不躺平,持續控制確診數字,更好管理風險和提升應變能力,防止醫療系統超出負荷能力; 2.減重症和減死亡; 3.保護高風險人士,包括“一老一幼”和長期症患者; 4.以科學精准的方法識別不同風險級別人士以減低管控人數和管控範圍,容許 最多的日常活動和涉及的人數;及 5.平衡風險和經濟動力,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維護民生活動和香港的競爭力。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9月1日與廣東省領導視像開會,討論兩地通關等議題。李家超介紹,“逆向隔離”即指香港赴內地人員先在香港隔離,再以死循環管理形式前往內地,以符合內地“7+3”入境檢疫政策為基礎。初步考慮以河套區隔離設施作“逆向隔離”試點。 香港中通社記者 許其皓攝 雖然香港和內地就“通關逆向隔離”已達成共識,但據香港中通社了解,特區政府致力爭取,而真正做到逆隔離需要時日;因為內地的標准比香港高很多,所以可能需要不短時間,如地方不達標可能要再找地方,其中困難亦不能低估。 李家超強調“逆向隔離”一定需要符合內地標准,將在河套區試點。他希望盡快做,“我是一個好心急的人”。 香港中通社視頻 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長陳國基表示,會要求保安局長、醫衛局長參與工作,商討細節,一有消息會盡快公佈。 目前,港人回內地,要通過“內地驛站”進行隔離,但現時每天有一萬多人搶2000個“健康驛站”預約名額,如果“逆隔離”能落實,在兩地在未全面通關的情況下,有助更多市民可取得返回內地的名額。 香港目前共有9個小區隔離設施,提供5萬個隔離床位,現時已投入服務的竹篙灣及啟德小區隔離設施可提供約2萬個床位。提出這一方案的多名立法會議員建議,可考慮由國家衛健委派員監督、協助管理,採用符合國家要求的核酸檢測標准。死循環管理方面則以直通巴士進入內地,無需再接觸未受隔離的人員。 香港廣州社團總會主席黃俊康對中通社記者表示,大家都盼望“通關”,但兩地風險管控不同不能忽視,不隔離完全不現實,“逆向隔離”已是很好的折中方法。并且,在香港隔離房間多、費用低。“政府不以牟利為目的,酒店隔離費用對底層人士還是不容易。” 紡織及制衣界議員陳祖恒表示,“逆向隔離”將為業界帶來便利,是兩地恢復正常人員往來的好開始,期望專班盡快展開對接,為工商界帶來好消息。 可以說,逆向隔離既為內地隔離酒店紓壓,也為香港市民北上增加便利。 一直提倡“逆隔離”的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熙建議,提供約4500間獨立套厠房間及逾萬張床的落馬洲河套區的隔離設施是首選地點,因該隔離設施至今尚未使用,地點鄰迎內地邊界,港人完成後隔離以死循環方式過境到內地,行政上亦較方便。期望兩地政府盡早落實具體執行細節,包括如何符合內地的檢疫標准等,以盡快實施逆隔離措施。 通外關方面,7月以來香港暫緩航線“熔斷機制”、抵港人士檢疫安排改為“3+4”。目前商界、旅遊業界呼籲放寬隔離措施至“0+7”,9月1日凌晨政府多個部門在機場進行入境演習,有分析稱是為“0+7”進行壓力測試。 香港醫學專家梁子超分析指,抵港檢疫若放寬到“0+7”,或許會對醫療系統帶來壓力,若要與內地商議“逆向隔離”,此時放寬不妥。他分析,這一波疫情高峰期預計在秋天結束,接近11月若每日確診個案跌至200宗時,變種病毒威脅下降,便可考慮實施“0+7”,且不會影響與內地“通關”。 港生北上、“逆向隔離”,短短半個月內,特區政府及時跟進民生議題,體現了“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香港提出“逆向隔離”方案獲得廣東省方面的支持,不僅是“通關”的突破性進展,更是兩地政策聯動的突破。 特首多次強調,“通關”議題要將對方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香港市民急切期盼免檢疫通關,也要考慮國家的防疫壓力,換個角度,對外“通關”逐步放寬,對內“通關”增便利,才是務實之道。 通關,隔著一條河若遠若近的探索,一道一道的小門打開,展現誠意與善意。(作者 陳卓儀 張明臻 周文菁) 【編輯:周文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