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香港特區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
他(霍英東)的為人,他的這種愛國的情懷,都是我一直在追隨的。
【解說】“我投資、捐款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希望國家興旺,民族富強。”已故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愛國商人霍英東曾這樣深情表白他的祖國。這句話是他的心聲,也是他一生的寫照。
【解說】5月10日,是霍英東誕辰100周年的日子。儘管這位知名企業家已離開我們17年,但他那拳拳愛國之心和“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情景】南沙宣傳片
【解說】南沙,位於廣州南部。這里在90年代初還是一片荒地,霍英東卻一眼看中了它。1989年霍英東在眾人的一片不解中開啟了他在南沙的賭注,建酒店、建碼頭、建大橋、建高樓⋯⋯在一片灘塗上,霍英東開發了22平方公里土地,幾乎佔南沙國家級經濟開發區的一半。他說,希望有朝一日南沙這里能與香港連成“一小時生活圈”。
【解說】這個夢想在十多年後的今天實現了。這里早已成為粵港澳合作的三大重點平台之一,吸引港澳企業超3000家、港澳青年創業團隊超450個,一批批港澳青年循著當年霍英東的足跡而來,鑄造自己的“南沙夢”。
【解說】霍英東留給後人的,遠不止這些。
【解說】1983年2月6日,一隻“白天鵝”在珠江口振翅起飛。作為改革開放後中國第一家自己設計、建造、管理的五星級酒店,白天鵝賓館的開業引起轟動。
【同期】白天鵝賓館黨委書記 王勇
大家都要進來看看,大理石的地面、牆紙是怎樣的,我印象最深當時很多客人說要去看馬桶。
【同期】白天鵝賓館總經理 張添
霍英東堅持白天鵝開業要四門大開,歡迎普通市民進入白天鵝。因為他講過一句話,你光說改革開放好,到底好在哪,老百姓並不瞭解,讓他們進到白天鵝,真正感受到,摸到,見到,他才知道改革開放好在哪里。
【解說】“在中國人蒙受過恥辱的地方(廣州沙面)建酒店,應該讓每一個中國人都進來看看。增強每個中國人對自己和國家前途的信心。”多年後,霍英東在回顧此事時說出了他的心聲。
【解說】在隨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里,白天鵝賓館都擔當著接待重要貴賓的使命,多年來共接待包括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內的來自40多個國家的近200位元首和政府首腦。白天鵝賓館的成功也帶動大批外資來到廣州,中國大酒店、花園酒店等五星級酒店隨之開業。當時全國的八家五星級賓館中,廣州就占了三席。
【同期】原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 周南
他自己吃過苦頭,也看到中國人在海外,在中國積貧積弱的情況之下,海外華人在社會上沒有地位,受人欺負,所以很希望看到祖國很快地發展起來。
【同期】香港中華總商會永遠名譽會長 陳永棋
是從國家最困難的時候去愛國。
【情境】中國成功申辦奧運畫面
【解說】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圓了很多中國人的夢,也圓了霍英東的夢。1969年起,霍英東率領香港體育界到內地訪問參觀,促進兩地健兒交流。1974年德國法蘭克福國際足協會議上,霍英東以香港足協主席身份參與會議、排除萬難,成功讓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為亞洲足協會員。其後他乘勝追擊,幫助新中國恢復了在亞洲羽毛球聯盟、亞洲單車總會等團體中的合法席位。1979年,新中國重返國際奧委會。
【解說】1984年中國運動員許海峰擊落中國奧運“第一金”,霍英東於當年10月馬上以一億港元成立“霍英東體育基金會”支持中國體育。由他出資興建的“英東游泳館”在2008年奧運會和之前1990年北京亞運會時成為重要的比賽場館。
【解說】1993年,霍英東以中國代表團顧問的身份前往摩納哥蒙特卡洛為北京首次申奧作最後的努力,但最終北京以兩票之差遺憾落選。8年後的莫斯科,全球華人一起見證了北京申奧成功的喜悅,78歲的霍英東在接到兒子電話告知喜訊後,歡喜地一躍入水,用自己的方式慶祝“圓夢”。
【同期】霍英東兒子 霍震霆
老人家真的對奧運跟其他中國人一樣,有個百年之夢。
【同期】時任國際奧委會運動委員會委員 鄧亞萍
我們都很感謝他,對於中國所做的,特別是對體育界所做的一切。
【同期】霍英東
我們每個香港人對北京申辦奧運大力支持,所以(申奧成功)對於香港來說也是非常鼓舞。
【情境】1997年香港回歸畫面
【同期】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原常務副主任 陳佐洱
霍英東先生是最早支持在1997年收回香港的當地知名人士之一,態度很堅定,公開出來說。香港回歸祖國,成立了香港特別行政區,這里面有他的一份貢獻。
【解說】1993年,霍英東成功當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並連任三屆,成為第一個躋升國家領導人的香港人。
【解說】1997年霍英東獲特區政府頒授大紫荊勳章;2007年獲選中央電視台“感動中國2006年度人物”榮譽稱號。也是在同一年,霍英東因病逝世,享年84歲,靈柩加蓋國旗,警車開道,追悼會以國家領導人的規格舉行。有數據統計,霍英東一生在教育、醫療衛生、體育、山區扶貧、幹部培訓等方面所做的捐款多達150多億港幣。正如他自己所說:我這一生,對得起我的民族,對得起我的祖國,對得起我的事業。
【同期】霍英東孫子 霍啟剛
他是一個不愛講話的人,也不太愛講故事的人,但看到他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抱著這種(愛國)情懷。我長大了很多身邊的朋友,都跟我說我以前認識你爺爺,他做了多少貢獻,多偉大。但是反過來我爺爺以前經常說,不是我為國家做了什麼東西,而是國家給了我機會,在這個時間參與到國家,我可以貢獻我一點的綿力。
記者 陳爍 朱樂怡 香港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