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中醫專家來港“師帶徒” 深化中西醫協作臨床培訓 【解說】香港醫管局5月11日召開記者會,分享自去年11月至現在,大灣區中醫訪問學者計劃進展。三位曾在去年三月作為內地援港醫療隊成員赴港援助的廣東省中醫院中醫專家出席記者會。據了解,計劃將通過“師帶徒”模式培訓了35名本地中醫師參與住院臨床診治,醫管局將邀請更多灣區醫師來港。
【解說】醫管局總行政經理(中醫)黃巧雲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時介紹到,本次訪問計劃的目標,是建立不同以往的香港中醫師培訓流程,以及在拓展中西醫協作治療的病種範圍之外,進一步落實大灣區中醫藥高地的人才培訓。 【同期】醫院管理局總行行政經理 黃巧雲 從去年開始,我們10月份已經馬上得到廣東省中醫院的支持,我們的中醫專家來到香港,已經啟動了我們的工作。到現在來說,我們已經培訓了差不多接近30名我們本地的中醫師。當然也是配合國家在粵港澳大灣區裡面,在中醫藥人才高地的建設裡做我們的工作。我們感到非常榮幸,非常歡迎我們內地的中醫專家(來港),因為他們本身已經在內地有非常豐富的經驗,能够得到他們的支持,來到我們香港,跟我們一起在醫院裡做一個臨床的工作,特別是代教,我們叫“師帶徒”的這個工作,我們非常的感謝。也期待著我們這個計劃,能够擴展到粵港澳大灣區其他的醫院,能够得到更多的專業專家的支持。 【解說】公立醫院中,目前適合中西醫協作的臨床方案有三種,即中風、癌症紓緩和骨骼痛症,正探索納入呼吸外科作為第四個病種。首階段的大灣區訪問學者計劃已於去年11月展開,今年3月份開始的第二階段計劃,三名內地中醫專家在威爾斯和聯合等其餘5間公立醫院,逐步探討呼吸科中西醫協作模式,和檢視中西醫協作“中風治療”臨床方案等。廣東省中醫院重症醫學科大科主任、廣東省名中醫鄒旭,廣東省中醫院主任中醫師、呼吸病/熱病專家謝東平,廣東省中醫院副主任中醫師、中西醫結合/重症專家吳廣平便是來港訪問的三位中醫專家。對於深化中西醫協作的“任務”,三位告訴記者,雖有挑戰,但仍信心十足。 【同期】廣東省中醫院大科主任 鄒旭 這次受邀來到我們香港,進行中醫的訪問學者這個計劃,第一個目的是進一步擴大跟完善整個中西協同服務計劃。原來我們在香港醫管局已經有3個(中西醫協作的)病種,現在進一步想再擴大。原來已經取得很好的一個效果。西醫的同行他可以認識到,中醫原來是這樣看病,在台下很多市民,或者患者已經有這種(中西結合的)需求了。那麼我們現在能够中西醫坐在一起,共同去查房,共同去了解病情,有哪些是(可以用)西藥或者是西醫的手段(之外),還能用中醫的手段一起(治療),對患者來說那就等於是最獲益的。 【同期】廣東省中醫院主任中醫師 謝東平 上次在亞博館的時候,當時是作為中央援港醫療隊的隊員的身份,來香港支援新冠抗疫的。所以那時候,我的角色就是一名醫療隊的隊員。中醫藥在新冠抗疫裡面得到了香港市民的認可,所以才接下來有後面的中醫訪問學者計劃的進一步開展。我覺得這應該是一個延續性的工作。這一次我們的角色是“中醫訪問學者”。兩個角色略有所不同,但無論怎樣我覺得一個共同的(目的)都是為病人,尤其是香港的市民,提供我們中醫的服務。也希望我們中醫的服務,能够幫助到越來越多的香港市民,照顧好香港市民。 【同期】廣東省中醫院副主任中醫師 吳廣平 在香港這地方,做中西醫協作其實是不容易的,因為(兩地的)社會制度不一樣。我們知道之前的話香港公立醫院裡面是沒有中醫的,我們也發現有些西醫他們有比較棘手的、沒辦法解決的問題,有些像肺癌的、有胸水的病人,西醫的治療就包括把胸水放出來、補充蛋白、利尿等。但他們覺得反復這樣做,來來去去,這病人放一下緩解了,過幾個月又過來又做同樣的事情,他們覺得這種效果不好。他們也跟我們中醫溝通,(詢問)中醫有沒有辦法幫忙解決。那用我們中醫固本培元、補土生津、利水消腫、健脾補腎這些方法整體調節,發現這個病人他會好一點。 所以這個中西醫協作的治療,在香港總體的前景還是很好的。我們有專門(中西醫協作)這方面的醫生,只要覺得哪個方法對病人好,我們就可以去選擇。在香港因為有特殊的原因,(目前)中西結合是西醫做他的活,中醫幹他的活,那我們更多可能是大家互相溝通好,讓大家建立彼此的信任,更好地為這個病人,服務,讓我們香港的市民,讓香港的患者得到更好的幫助與療效。 記者 孫晉欣 香港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