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排污入海進入最後階段,香港食環署回應了!香港新聞網6月7日電 日本不理多國反對,執意排放核污水!香港食物環境衞生署表示,食安中心已加強日本進口食品的輻射檢測,會密切監察福島排放核廢水的最新情況,並採取合適的相應措施。 據日本福島電視台、韓國《韓民族日報》6日報道,為將核污水排入海洋,福島第一核電站目前已開始向海底隧道內填充海水,核污水排海計劃也由此進入最後階段。東京電力公司此前表示,相關工程定於6月末正式完工。國際原子能機構近期已赴福島進行實地考察,將於6月中旬發表最終報告書。日本政府或等待報告書發布後,再強行將核污水排入大海。 值得注意的是,東京電力公司5日發布報告稱,5月在福島第一核電站港灣內捕獲的海魚“許氏平鮋” (black rockfish)體內檢測出放射性元素銫含量嚴重超標,達到每千克18000貝克勒爾,為規定標準上限的180倍。 福島核電事故發生後,香港對日本進口食品實施進口管制及輻射檢測措施。食物環境衞生署回覆傳媒查詢時表示,從2011年3月至2023年5月期間,食安中心共檢測了超過77.8萬個日本進口食品樣本,當中約12.5萬個(約16%)來自受影響的5個縣,所有樣本的輻射檢測水平均沒有超出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指引限值。 食環署表示,因應媒體報道有關“許氏平鮋”被驗出銫含量達每公斤1.8萬貝克勒爾,食安中心已加強對來自日本的食品的輻射檢測。強調會密切監察日本進口食品和福島核電站排放廢水的最新情況,評估風險及採取合適的相應措施。 (日本不理多國反對,執意排放核污水!香港食物環境衞生署表示,食安中心已加強日本進口食品的輻射檢測。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9.0級地震並引發特大海嘯,受地震、海嘯雙重影響,福島第一核電站1至3號機組堆芯熔毀,大量放射性物質洩漏。東京電力持續向核電站1至3號機組安全殼內注水以冷卻堆芯並回收核污水。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儲水罐總共可容納137萬噸核污染水,當前核污水已增至132萬噸,核污染水臨近容納極限。 在考慮處理核污染水問題之初,日本專家組曾提出5種方案。日方稱排放入海和蒸發後排入大氣兩種方案是“最實際的解決方法”,並最終選擇排放入海這一“所需時間最短,花費也最少”的方案。 對此,德國海洋科學研究機構指出,福島沿岸擁有世界上最強的洋流,從排放之日起57天內,放射性物質擴散至太平洋大半區域,10年後蔓延全球海域。有專家指出,核污水排入大海以後,放射性物質如果進入人體內,就可能導致“三致”——致癌致畸致突變,對人的遺傳基因有重大的影響。 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中國理事張克儉5日強調,福島核污染水總量之大、成分之複雜、處置周期之長史無前例。處理後的核污染水中仍有多種放射性核素含量超標,成熟性和有效性有待驗證。日本妄圖掩蓋核污染水排海危害,在未對有關技術和淨化裝置長期可靠性進行驗證的情況下強行推進排海計劃,不可接受。(完) 【編輯:刘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