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最新涉華民調:更多人視中國為夥伴香港新聞網6月9日電 “與美國人不同,更多歐洲人將中國視為必要合作夥伴,而不是競爭對手或敵人。更重要的是,如果美國和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發生潛在衝突,大多數歐洲人選擇置身事外。”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6月7日公佈的一則民調結果,讓報告作者和大西洋兩岸的許多媒體形容為“令人驚訝”。歐洲民意拒絕捆綁美國對華戰略的現實,讓一些美國媒體感到沮喪,美國《國家評論》就發出了“歐洲人不是可靠的盟友、美國不得不寄希望於別處”的感嘆。 圖為法國總統馬克龍。資料圖 更多歐洲人讚成馬克龍對華政策 據報道,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ECFR)今年4月對11個歐盟國家共16168名受訪者發起民意調查,包含法國、德國、匈牙利、意大利、荷蘭、波蘭、西班牙、瑞典、丹麥、奧地利及保加利亞。調查報告於6月7日公佈。 美國媒體對這份報告非常關注。《紐約時報》稱,歐洲11國民調顯示,俄烏衝突的爆發對歐洲人看待俄羅斯的態度產生了較大影響,約64%的受訪者將俄羅斯視為“競爭對手”或“敵人”,兩年前這一比例為36%。 報告稱,歐洲人毫不懷疑俄羅斯和中國關係親密,但這沒有讓他們得出歐洲應該像與俄羅斯“脫鈎”一樣與中國“脫鈎”的結論。 對於歐洲與中國的關係,調查顯示,歐洲受訪者在許多方面更傾向於馬克龍的對華接觸戰略,而非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對華強硬政策;大部分受訪者不認為中國想要挑戰和破壞歐洲,也不相信拜登政府推動的所謂“民主與專制對戰”框架。 彭博社稱,這項民調結果顯示,46%的歐洲受訪者認為中國對本國來說是“必要合作夥伴”或“共享利益和價值觀的盟友”,其中前者占43%,24%認為中國是“競爭對手”,11%認為是“敵人”,18%回答“不知道”。報告寫道:“與2021年的民意調查結果相比,歐洲人對中國的看法變化甚微,令人驚訝。” 當被問及美中因台灣問題發生衝突的前景時,62%的受訪者認為本國應該保持中立,23%認為應該支持美國,10%回答不知道,5%選擇支持中國。 “德國之聲”強調,即便是最多人(約30%)選擇支持美國的國家,如瑞典、波蘭等,仍有至少一半的受訪者選擇保持中立。而匈牙利、保加利亞希望中立的比例超過70%,奧地利更有80%的受訪者希望本國保持中立。 “這一立場讓不少人感到意外”,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稱,但有分析認為,當真正的危機爆發時,人們的心態可能會發生改變。 法國《世界報》7日評論稱,在俄烏衝突發生一年多後,大多數歐洲人在面對地緣政治變動時表現出強烈的現實主義情緒。 英國iNews網站稱,該調查結果揭示了歐洲公眾輿論與美國之間持續存在的猜疑。報告作者之一賈娜·普列林表示:“在假設的台海衝突中,歐洲與美國的親密關係并不會轉化為支持美國在軍事上對抗中國的意願。”“我們調查的主要收穫是,歐洲人希望看到歐盟在外交政策上變得更加自力更生。” 歐洲人更願意置身美中爭吵之外 “為什麼大多數歐洲人更願意置身於美中爭吵之外”,《時代》周刊7日稱,最近幾個月,美國和歐盟官員在談到中國時試圖描繪一個基本統一的戰線,但他們各自的民眾卻并非如此。 在美國,皮尤研究中心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52%的美國人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38%將中國視為敵人。 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多次將之與台灣問題聯繫起來。《時代》引述對ECFR報告另一位作者帕維爾·澤卡的采訪稱,對於歐洲人來說,這兩個問題無法比擬,“台灣問題對歐洲公民來說仍然非常抽象,烏克蘭戰爭實際發生在我們的邊境附近,我們正密切關注,而遙遠的台灣尚未發生任何戰爭,也沒有太多討論。” 《紐約時報》引述普列林的評論稱:“總的來說,歐洲人讚揚跨大西洋關係,并看到了更多的好處而不是風險,但他們不認為這伴隨著義務,也不認為台灣問題與烏克蘭有關。” 美國《國家評論》網站7日發文稱,法國有反對美國人偏好并制定自己道路的長期歷史。“如果這項民意調查反映了現實,那麼大多數歐洲人傾向於法國,而不是反對它。” 文章稱,“未來與中國的任何衝突都需要美國全神貫注,我們不能依賴不可靠的盟友——歐洲人擁有像馬克龍這樣的領導人,并希望擺脫美國,可能就是這樣的盟友。如果不能改變他們的想法,美國可能不得不寄希望於別處。” ECFR報告總結說,大多數歐洲人認為美國和中國之間不太可能發生軍事對抗,也不特別擔心歐洲與中國的經濟相互依存關係。 “我們調查的幾乎每個國家的普遍觀點都認為,歐洲與中國的貿易和投資關係的風險和收益是平衡的,沒有一個國家的多數人認為歐洲與中國貿易帶來的風險多於收益。” 報告稱,但歐洲人對中國經濟存在的具體方面表現謹慎,如是否應允許中國公司在歐洲建設和擁有基礎設施,或購買媒體、科技公司和足球俱樂部。對11國民眾的總體調查顯示,只有22%的受訪者認為該地區與中國的經濟關係風險大於收益。 英國iNews網站8日稱,歐洲的民調結果顯示,在對華議題上,“布魯塞爾的鷹派領導人”與更廣泛的歐洲公眾之間可能存在脫節。 兩周後,歐盟委員會將公佈其首份歐盟經濟安全原則。在中國和美國關係緊張之際,歐盟試圖在該原則中界定自己的地緣政治地位。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將於6月29日至30日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峰會上向各國領導人展示這一戰略。 僅8%受訪者相信美國會保護歐洲 ECFR的報告稱,74%的歐洲人認為歐洲大陸應該減少對美國的軍事依賴,并投資於自身的防禦能力,在匈牙利、荷蘭和德國,這一觀點得到了最多支持。只有8%的歐洲受訪者相信美國將永遠保護歐洲,因此歐洲沒必要加強自身防禦。 《泰晤士報》稱,這些矛盾凸顯出在歐洲仍然依賴美國的支持之際,華盛頓與歐洲公眾意見之間存在著深刻的分歧,這可能對安全產生重大影響。 德國《柏林日報》稱,瑞典前首相卡爾·比爾特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ECFR年會上說:“外交政策不是由民意調查決定的。” ECFR的報告作者澤卡稱,為了使歐洲適應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歐洲領導人需要公眾支持。“他們不能違背公眾的意願來管理民眾,但也不能簡單地服從民眾。”(完) 【編輯:許豐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