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說:兵變、真相與俄羅斯的未來從“一夜變天”到“一夕平息”,俄羅斯經歷了什麼? 24日,俄羅斯內部發生兵變,震驚國際社會。雖然兵變在一日之內平息,但國際輿論仍高度關注此次動蕩對俄國內局勢、普京個人權威以及俄烏戰事的影響。 俄烏戰爭進入第17個月,俄羅斯雇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24日發動兵變,一度抵近莫斯科城下,經白俄羅斯總統成功協調後,瓦格納首領普里戈任放棄進軍莫斯科,并命令雇傭兵重返烏克蘭駐地,暫時化解了俄羅斯內戰危機。 “瓦格納集團”是何角色? “瓦格納集團”成立於2013年,在叙利亞、利比亞、非洲等發生過衝突和戰爭的地區,都曾出現過“瓦格納”雇傭兵的身影。 (普里戈任在社交平台回應普京講話 視頻截圖) 俄烏衝突爆發伊始,“瓦格納”的角色還不突出。2022年9月,普里戈任在監獄向數百名犯人講話,以免除牢獄之苦的條件征召他們赴烏克蘭戰場。其後,普里戈任頻繁在社交媒體談論戰況,圍繞巴赫穆特的戰鬥讓“瓦格納”名聲大噪。 法國《快報》周刊5月稱,拿下巴赫穆特時,普里戈任將自己打造成冒著生命危險拯救俄羅斯榮譽的英雄形象。 然而,打擊烏軍的“榮譽”之下,是“瓦格納”與俄國防部的積怨已久。今年6月,俄國防部擬“收編”“瓦格納”時,“叛亂”隨即發生。有專家指,一旦“瓦格納”被“收編”,意味普里戈任再無法指揮調動,也無法從中獲益。 俄羅斯“兵變”,美西方態度“曖昧”。 24日美西方尚沉默觀望,25日開始陸續發表評論。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稱,兵變對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權威構成直接挑戰,顯示他的政權出現漏洞。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兵變揭露了俄領導層內部的分歧,以及俄軍和輔助部隊的脆弱性。 (布林肯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歐盟研究中心主任王義桅向香港中通社解析,俄羅斯內部問題大,俄軍在前線久攻不下,國內開始反思,有觀點歸咎於俄防長紹伊古主持的俄羅斯軍事現代化改革的失敗。此外,俄羅斯人也處於身份的危機中,擔憂俄羅斯的前途和命運何去何從。俄羅斯政界和軍界內部有不少分歧尚未暴露或公開。 普里戈任發起“兵變”後,有消息稱紹伊古或被問責下台。但克里姆林宮發言人稱,只有普京能決定紹伊古的去向。強調與普里戈任達成的協議,不涉及人事調整問題。 外界猜測紛紛之際,俄新社26日發佈影片,顯示紹伊古視察對烏克蘭特別行動指揮所,這是其於“瓦格納”兵變後的首次露面。報道強調他仍執掌俄國防部。 至於普里戈任,最後一次出現在大眾視野是在24日晚些時候。他乘坐一輛黑色SUV離開俄羅斯羅斯托夫州首府頓河畔羅斯托夫,“瓦格納”在撤離過程中,普里戈任笑著與車外民眾握手合影,人群歡呼慶祝雙方達成和解。 可這“握手言和”的場面,部分美西方國家似乎不願看到。 布林肯25日稱,兵變“可能有助於前線的烏克蘭人”。烏外交部長表示,敵後的任何混亂都符合烏克蘭的利益。 豈料,“兵變”僅持續一日,即戲劇化迅速落幕,似令烏方空歡喜一場。 持續一年多的俄烏衝突,會因瓦格納兵變改變方向嗎? 王義桅認為,事件意味有人公開挑釁普京,要看普京能否控制局面、安撫不滿情緒。因此俄方不能像以往那樣拖長戰事,時間長會生變。料普京或會盡早想辦法結束這場戰爭,甚至采取一種血腥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歐盟讓·莫內講席教授丁純接受香港中通社采訪時認為,西方自知從戰場上很難打贏俄羅斯,因此無論是軍事壓力還是經濟制裁,都是希望看到俄羅斯產生內亂,普京政權被替換,最終解決俄烏衝突。但俄羅斯是擁核大國,若一朝轟然倒塌,四分五裂,瓦格納雇傭兵這種勢力難以掌握和預測,對西方來講未必是好事。 (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發表電視講話 圖源:新華社) 兵變事件會否削弱普京權威? 丁純認為,發生此事,肯定會影響其權威。但最終影響多大,現在下定論還為時過早。 一方面,瓦格納在俄烏戰場立功,此次赴莫斯科一路猛進,民眾和沿途軍隊未有大的抵抗,甚至視其為英雄而非叛國者,最高當局在譴責叛亂同時也對其展現尊重,至今未見作出懲罰。此次事件中軍隊、民眾的反應反映出戰爭持續一年多後俄國社會民意心態的變化,不僅讓普京“沒面子”,也必然會削弱他的威望和駕馭能力。 另一方面,當局至今為止較迅速解決事件,避免了內戰,若能藉此整合軍隊,調換深受質疑的國防部長和總參謀長,安撫前線士兵,打出實績,影響也非全是負面。 瓦格納部隊及普里戈任最終去向未知,甚至有觀點認為,普里戈任去往白俄是暗度陳倉,直取基輔。但值得關注的是,從此次事件經過來看,俄羅斯總體民意似認可瓦格納,或反促成俄羅斯一致對外。 國際問題專家指出,面對這場兵變(叛亂)和複雜多變的國際格局,對中國而言最重要的是要看清世界發展大勢,根據客觀和科學的分析做出明智的對外戰略和對外政策。 【編輯:刘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