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首付不限購 內房持續刺激樓市有效嗎?香港新聞網6月28日電 從首套住房公積金貸款首付比例降至20%到放鬆限購政策,多個城市相繼出台房地產新政,一個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希望通過政策的優化,達到穩定房地產市場的目的。而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日前會見中國銀行董事長葛海蛟一行,就深化政銀合作、推動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高質量發展進行交流,其中提高住房品質,探索建立房屋制度也成為市場新關注的焦點。 首套住房首付比例降至20% 今年以來,各個行業都恢複了常態。但房地產市場仍沒有走出疫情帶來的影響。從中央到地方,出台了多項政策以刺激地產平穩發展。 日前,江蘇省連雲港市突破了重要一關。連雲港市房地產市場調控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發佈《關於進一步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內容包括降低住房公積金貸款首付比例、調整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計算方式、實行商轉公貸款帶押轉貸辦理模式、延長購房補貼政策、推進“房票”安置制度等多個方面。 該《通知》明確提出降低住房公積金貸款首付比例,繳存職工家庭購買首套住房進行公積金貸款的,首付最低比例由30%調整為20%。同時取消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與賬戶餘額掛鈎的規定,可貸額度按借款申請人及共同申請人的月平均繳存額及剩餘工作月數分別計算,期限至2023年12月31日。 同時,申請將個人住房商業貸款餘額轉成住房公積金貸款的,可選擇“帶押轉貸”方式。對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房租的,由按年提取調整為可按年或按月提取。 不僅如此,《通知》還提出,將擴大住房公積金覆蓋面,推進為靈活就業人員建立住房公積金賬戶,提高其購房能力。 在延長購房補貼政策方面,《通知》明確,連雲港市區(不含贛榆區)轉讓二手住房六個月內又購置新建商品住房的,予以補貼一次應繳契稅額的100%。對規上企業的產業工人和大專以上學歷購房人購買首套住房(含二手住房)的發放購房補貼,補貼額為應繳契稅額的80%。上述補貼政策只能享受一次。期限延長至2023年12月31日。 此外,《通知》還將土地出讓金繳納最長時限調整為不超過一年。在消化已建設的實物安置房源基礎上,各縣區(功能板塊)出台“房票”政策實施細則,繼續推進以“房票”為主的征收安置模式。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加強動態評估,建立新發放首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政策動態調整長效機制,穩定房地產市場。 這一政策的推出實質是降低了購房門檻,為首次置業者提供了非常大的優惠。 十餘城市放鬆限購政策 不僅是連雲港,近期全國多地陸續出台樓市新政。據微信公眾號“揚州發佈”6月25日消息,揚州市住建局經與市財政、稅務、資規、人民、銀保監和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等多部門會商,自7月1日起,《關於促進市區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正式實施,施行期1年,實施範圍覆蓋了揚州全部市區。 該份通知共8條措施,其中第一條提出:“在市區購買改善性住房的,不再執行限購政策,其原有住房不再執行限售政策。” 新政的出台意味著揚州限購限售政策已基本放開。限售政策放開在帶動二手房流動性提升的同時,也將帶動二手房掛牌量增加。當前全國房地產市場仍在調整,各地因城施策下,或有更多城市逐步放開限制性政策,力促市場企穩恢複,特別是普通二線和三四線城市。 據中指研究院統計,2023年以來,已有百餘城出台房地產調控政策超300次。其中濟南、長沙、廈門等十餘城對限購政策進行放鬆,部分熱點二線城市如杭州已多次出台政策優化限購措施。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也從公積金等方面持續對房地產政策進行優化,多孩家庭、人才、職住平衡產業人群等是核心城市政策支持的側重點。 在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看來,近期全國多地尤其是一些三四線城市相繼出台房地產新政,一個最根本的原因在於4、5月份房地產市場仍在下滑,希望通過政策的優化,達到穩定房地產市場的目的。 據香港新聞網記者不完全統計,近期已有福建福清、南京六合、瀋陽、河南南陽、嘉興、揚州、等多地發佈樓市新政,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以促進房地產市場。 房屋養老金制度“胎動” 此次住房城鄉建設部黨組書記、部長倪虹會見中國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葛海蛟一行醞釀著住房新政策。倪虹指出,要鼓勵引導金融機構參與城市建設和更新,推動打造宜居、智慧、韌性城市。要為人民群眾建造好房子,提高住房品質,探索建立房屋養老金制度,為房屋提供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 易居研究院總監嚴躍進分析,此前住房城鄉建設部就明確,要研究建立房屋養老金制度,更好解決既有房屋維修資金來源問題。從倪虹部長已有表述可以看出,房屋養老金制度和房屋維修等概念有較強的關聯。對於房屋養老金制度的討論,和這兩年房屋管理等有較大的關係。包括當前小區的煤氣爆炸、房屋漏水、房屋承重牆問題、加裝電梯等,其實都涉及到房屋管理內容。而此類內容都會涉及到各類資金的問題。所以此類制度的建立,更是需要考慮資金來源和融資的內容。 對此,專家認為,這次明確提出要探索建立房屋制度,對於房屋的管理和金融創新等都有非常大的啟發。此類制度建立創造了很多新商業機會,物業公司、中介機構、機構、金融機構和建築企業等都應該關注此類制度。(完) 【編輯:錢林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