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政策出台 民營經濟頂層設計看亮點香港新聞網7月20日電 民營經濟的發展信心從何而來?中共中央、國務院給出了答案。 7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下稱《意見》)重磅出爐。“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力量。”《意見》開篇即對民營經濟的定位做出了重要表述。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首席專家楊暢表示,民營經濟對於整體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穩定至關重要。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在創造就業、促進創新、增加稅收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貢獻了中國經濟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就業、90%以上的市場主體數量,構成我國實現經濟快速發展奇跡的重要推動力量。 今年以來,在複雜國際國內環境的共同作用下,中國民間投資增速出現放緩,民營企業信心不足。上半年經濟運行整體回升向好,民營經濟預期尚未完全扭轉。當前,增強民營經濟的內生動力成為“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的關鍵之一。 《意見》共分八大類31條,包括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加大對民營經濟政策支持力度、強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保障、著力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促進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持續營造關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社會氛圍、加強組織實施等。 其中四大亮點值得關注: 1、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 加快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包括持續破除市場准入壁壘,建立市場准入壁壘投訴和處理回應機制,完善典型案例歸集和通報制度;全面落實公平競爭政策制度;完善社會信用激勵約束機制,全面推廣信用承諾制度。完善市場化重整機制,鼓勵民營企業盤活存量資產回收資金。優化個體工商戶轉企業相關政策,降低轉換成本。 2、加大對民營經濟政策支持力度 精準制定實施各類支持政策,完善政策執行方式,加強政策協調性,及時回應關切和利益訴求,切實解決實際困難。包括完善融資支持政策制度,完善拖欠賬款常態化預防和清理機制,強化人才和用工需求保障,完善支持政策直達快享機制,強化政策溝通和預期引導。 3、強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保障 健全對各類所有制經濟平等保護的法治環境,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穩定的預期。包括: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構建民營企業源頭防範和治理腐敗的體制機制,出台司法解釋,依法加大對民營企業工作人員職務侵佔、挪用資金、受賄等腐敗行為的懲處力度;持續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加大對民營中小微企業原始創新保護力度; 完善監管執法體系;加強監管標準化規範化建設,依法公開監管標準和規則,增強監管制度和政策的穩定性、可預期性;健全涉企收費長效監管機制 。 4、著力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引導民營企業踐行新發展理念,深刻把握存在的不足和麵臨的挑戰,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堅守主業、做強實業,自覺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引導完善治理結構和管理制度,支持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快推動數字化轉型和技術改造,鼓勵提高國際競爭力,支持參與國家重大戰略,依法規範和引導民營資本健康發展。 《意見》還對促進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持續營造關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社會氛圍、加強組織實施等細則進行了表述。 當天,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就《意見》答記者問時表示,長期以來,民營經濟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一個時期以來,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發生了一些變化,不少民營企業面臨著一些問題和困難,迫切需要針對新情況,完善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體制機制,提振民營經濟預期信心,進一步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數據顯示,在稅收上,2012年至2021年,民企占比從48%提升至59.6%。在就業上,2012年至2022年,規上私營工業企業吸納就業占比從32.1%提高至48.3%。在數量上,2012年至2022年,民企數量占比從79.4%增長到93.3%。在外貿上,民企從2019年起成為第一大外貿主體,2022年占比達50.9%。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馬亮表示,《意見》專設一章為民營經濟人士正名和保駕護航,民營經濟人士的範圍大於民營企業家,也將個體工商戶經營者納入其中,有利於更加全面地保障民營經濟人士。《意見》從多個方面提出了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可以避免民營經濟人士被污名化和標籤化,讓民營企業家更有底氣和勇氣進一步發展民營經濟。 (完) 【編輯:錢林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