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專訪香港海洋專家梁美儀:三類水產品盡量淺賞或避食

分享到:
2023-08-24 21:22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8月24日電 題:專訪香港海洋專家梁美儀:三類水產品盡量淺賞或避食

  香港中通社記者 崔靜雯

  8月24日日本正式將核污水排海,食物安全引起世界關注。香港城市大學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梁美儀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專訪,詳解核污水對水產品的危害,並建議從三方面挑選水產品,降低食安風險。

  當天起,香港特區政府禁止源自東京、福島、千葉、栃木、茨城、群馬、宮城、新潟、長野和埼玉10(都)縣的水產品進口。消費者可以如何確定食物源頭並非來自這十個地方呢?

香港中通社圖片

  梁美儀建議市民做個精明消費者,若餐廳水產品標註來源地為日本南部的九州、北部的北海道,那風險相對較低。若消費者到廚師發辦(Omakase,無菜單)的餐廳,則需要問清楚廚師,水產品來源地,可平衡風險後再進食。

  如何降低進食日本水產品時的感染風險?梁美儀提出注意三類水產品,認為盡量淺賞或避免進食。

  首先,食物鏈頂端的大型魚類,或會隨著食物鏈而吸入大劑量的污染物。其次,底棲生物,特別是比目魚、鰨沙魚及蛤類,因海底沉積物為污染源,污染物聚集在此,污染物含量相對較高。另外,滤食性動物是透過過濾水體的有機物,或進食微生藻存活,包括蠔、帶子、青口等貝殼類,根據研究,輻射性的物質會依附在有機物上。

  根據分類,食物鏈頂端的大型魚類代表魚種有鮪魚、旗魚、鮭魚等。

  輻射無色、無味,市民就算食用含輻射的食物亦未必察覺得到,亦隨著核污水的排海,市民食用受污染的水產品或無法避免。

  梁美儀指出,食用輻射污染食品對人體的影響與進食的頻率及量計算。“要視乎水產品的污染物含量、人的重量,因此兒童不能進食太多。此外,還要視乎進食的密度,每天吃和一年吃一次,相差很遠;食用的量亦均須考慮,未能一概而論。”

  在日本排放核污水的前一天,中通社記者採訪多位市民,他們均認為,日本排放核污水後會減少吃生的海鮮,但可將海鮮煮熟後進食就不擔心。

  “加熱只可以將細菌殺滅,是一個比較安全的烹飪方式,但是蒸熟後,污染物仍會存在水產品裡,因此未必能將污染物清除。”梁美儀指出,烹煮食物後,輻射仍存留在食材內。

  目前,特區政府已禁止日本10個都縣的水產品進口,若水產品製成的魚乾,也是禁令涵蓋的乾製產品,一樣被禁止進口。至於豉油、蠔油、魚蛋等,則不受禁令涵蓋。

  梁美儀以方便麵的湯包為例指出,部分海產品磨粉後混進湯包,執法人員追蹤來源地比較困難,因此特區政府不能用禁止進口的方法管制,而是用抽檢的方式管制,檢測是否含有輻射。

  “兩種監管方法能保障市民的食品安全。”他還以蠔油為例指出,以生蠔等貝殼類烹煮而成的蠔油,可在抽檢採樣方面加大力度,但若採樣不同品牌、批次的蠔油,仍沒有發現污染物,則可降低抽查力度,市民無需太擔心。(完)

【編輯:崔靜雯】

視頻

更 多
現場直擊!珠海航展有什麼?為何吸引這麼多外國人來看?
冬天的新疆太美了!讓新疆女生們告訴你哪些景點不能錯過
廣東潮汕英歌舞機器人火出圈!中國玩具已進入新階段
【通講壇】特朗普的俄烏“和平方案”能奏效嗎?
【你不知道的香港】香港郊外竟還有個隱世“老爺車博物館”?
香港工商界人士座談會在深圳舉行
23秒答對全部20道題目!國安問答挑戰賽的冠軍居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