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舊照片·香港故事|錢穆:歷史之溫情與敬意

分享到:
2024-02-25 07:47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2月25日電(文/钱林霞)香港是一座兼具開放包容品格又有獅子山奮鬥精神的城市。在她美麗和繁華的背後,有著一段一段精彩但已淡出記憶的故事。香港新聞網推出的《老照片·香港故事》專欄,重溫過去,穿越時空,回味那些溫馨溫暖溫情的時光。今天《歷史之溫情與敬意》講述的是發生在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的一個故事。

錢 穆

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線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

——錢穆


1949年的中國,戰火紛飛。大批知識分子精英匯集廣州,有的留下,有的出走,形成大分流。

同時,北平、上海、廣州的富商、名流以及難民等不願或者無法去台灣者,部分遷移至香港。當時,深圳通往香港只有羅湖橋一處關口,高峰時期日通行量達10萬難民。

這年4月,一個穿著長衫的中年男子離開江蘇轉至上海,然後踏上了南下廣州的火車。他就是國學泰鬥錢穆,時年54歲。

錢穆與江南大學同仁唐君毅一起應廣州私立華僑大學校長王淑陶之邀,從無錫南下廣州任教。當時的錢穆先生怎麼也不會想到這一次離開竟成與妻兒遠隔重洋,從此永別。

錢穆在《師友雜憶》中說:“……余既受多方挽留,臨去只言春假旅行,學校寢室中床鋪書籍安放如故。……民國三十八年春假,余與江南大學同事唐君毅,應廣州私立華僑大學聘,由上海同赴廣州。僑大創辦人王淑陶,與君毅舊識。此校創於香港,遷來廣州……”(《錢賓四先生全集》第51册,第285-287頁)

同年8月,錢穆移居香港。因為戰爭的原因,當時香港也有很多流落街頭的青年人,他們想要讀書,卻沒有讀書的場地。錢穆先生看到這種局面之後,就決心辦學,為這些學子提供一個學習的場所,因此與謝幼偉、崔書琴等人創辦了亞洲文商專科夜校,次年改名為新亞書院,自任院長。1953年秋,創辦新亞研究所。校舍於1956年遷入九龍土瓜灣農圃道。

錢穆先生在新亞書院講課。

新亞書院致力弘揚中國文化,培養年輕學子,一時士林才俊雲集,專任兼任教授如吳俊升,任泰,劉百閣,羅香林,楊汝梅等學術界宿儒均加入教師行列,成為香港學術界一大盛事。1955年錢穆獲香港大學頒贈名譽博士學位。

1957年,新亞書院、崇基學院、聯合書院組成中文專上學生協會,為香港成立第二所大學作準備。

1961年,香港政府提議將當時仍未定名的第二所大學,設於沙田顯徑村現址一帶。當中新亞書院建築物擬設於現今顯徑村二、三期,以及獅子山鐵路隧道入口。

1963年,港英政府意圖在香港大學之外,再成立一所大學,首先選定新亞書院、崇基學院、聯合書院三校作為基本學院。在錢穆先生支持下,港英政府特意從倫敦聘來富爾敦與三所學校進行磋商。關於首任校長人選,錢穆先生堅持認為由中國人擔任及校名最終定為“香港中文大學”,他堅持“香港中文大學”應以發揚中國文學、以中文為授課語言,對香港中大的發展方向貢獻良多。

新亞書院人文館。

1973年,新亞書院遷入沙田區香港中文大學校園,新亞教育文化會則在農圃道舊校舍開辦新亞中學。

1974年中,由於旗下新亞研究所學歷不獲大學承認,加上大學本部決定中斷對研究所資助,研究所自同年8月15日起改隸新亞教育文化會,而原先來自哈佛燕京學社的資助亦終止;而原來屬於新亞研究所的東南亞研究室,則改隸大學本部轄下的中國文化研究所。

1976年,香港政府建議中大改制,將學科教學的工作統一歸由大學中央辦理,書院僅負責學生福利及通識教育等工作。新亞書院校董會九位董事,包括唐君毅、李祖法、錢穆、沈亦珍、吳俊升、徐季良、劉漢棟、任國榮、郭正達,以此違反中文大學之“聯邦制”本意為由,集體辭職抗議。而以金耀基為首的支持陣營(主要由台灣來港學者組成),則在成功改制後執掌新亞。

在2016/17年度,新亞書院約有學生近3200人。

新亞書院堪稱當代新儒家的重鎮。書院獲多名當代大儒雲集教學,每人都足以成為一代宗師,包括台灣東海大學教授徐複觀;張君勱;台灣學術泰鬥牟宗三(傳承弟子,台灣東海大學首屆榮譽教授蔡仁厚也為新儒家重要人物);吳俊升;著名詩人和書法家曾克端;歷史學家左舜生;甲骨文專家董作賓;國學家饒宗頤;羅香林;現代哲學家李天命;佛學大家羅時憲、霍韜晦。

新儒學八大家中多數是新亞書院教授或香港中文大學的教授(如哲學系的劉述先教授)。書院以中文教學,并教授官立學校所缺乏的中國文化課程,并因而獲視為中國儒學的復興基地,以及宋代書院文化的延續。其中唐君毅、牟宗三和勞思光被喻為“香港人文三老”,三老都是香港中文大學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已成為全球最著名的大學之一。

如今的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已成為致力弘揚中國文化的美好價值,並為社會培育優秀人才的一所院校。在教育學生認識國家歷史文化、掌握當代中國發展情況之余,同時讓學生具備國際視野,肩負起弘揚中國文化的使命。

中國是一個講究落葉歸根的國家,中國人對自己的祖國與家鄉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因為一系列的原因而無法回到自己的家鄉,這也成為很多人終生的遺憾,錢穆先生在1967年的時候,受蔣介石的邀請去到了台灣,但是這一去卻再也沒有回來。他一直想念著自己的故鄉。

錢穆先生在95歲高齡的時候,離開了人世,在臨終前,他只對他的第二任妻子胡美琦說了這樣一句話:“你千萬不要把我一個人留在這里。”胡美琦陪伴了錢穆先生三十年,知道他對於大陸的不捨。想盡一切辦法。輾轉多次終於將錢穆先生帶回了家。

斯人已去,但文化長存。錢穆與他對弘揚中國文化的執著使命正在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一代代傳承。



參考資料:

1、《錢賓四先生全集》

2、中文百科《新亞書院》

3、百度百科《錢穆》

4、百家號《行知路上道歷史》  (完)

【編輯:錢林霞】

視頻

更 多
香港聖誕好去處|一片帶你走遍香港聖誕“打卡”熱點 
不一樣的“大熊貓聖誕” 盡在香港海洋公園
演唱會開20場都不夠賣!為什麼那麼多人支持劉德華?
遇上瘋狂“雙十一” TVB演員轉當菜鳥店長差點撐不下去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
澳門舉行升旗禮慶回歸25周年 市民:有強大祖國支持 澳門定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