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客消費新模式促變香港旅遊業香港新聞網9月16日電 (香港中通社記者 張明臻)通關以來,香港與內地間旅客攘來熙往,交流之密切堪比疫前,旅遊業各界翹首以待新榮景。 但經過三年疫情洗禮和沉澱,香港豐富了旅遊設施建設,內地遊客的消費模式卻有很大轉變。業界意識到,應開始探索香港“購物游”與“文化深度游”模式之間的轉變。 今年8月訪港旅客達410萬人次,恢復至疫前逾八成。首八個月訪港旅客達2000萬人次,當中內地客佔八成為1600萬人次。內地旅客對香港旅遊業影響可見一斑。 不過,據政府統計處公佈,儘管香港零售業業績已連升8個月,但最近幾月業績按年升不足兩成,皆遜預期,更難追疫前輝煌。香港旅遊購物模式似乎遇到瓶頸。 香港中通社圖片 當普通市民都感受到,無論購物還是餐飲,許多鋪頭都早早關門,不似疫前老闆意猶未盡的時候,香港旅遊業面臨不是某種跡象問題,而已是很大的挑戰。 怎麼在新時期,讓遊客來港覺得有所值?內地客的旅遊新主張是什麼?等等,都需要香港各方尤其是旅遊業細心了解思考。 “香港因匯率令購物價格較疫前缺少優勢是難免的。”香港旅遊業議會名譽司庫羅啟邦對中通社記者說。他介紹,旗下經營的旅行社目前業績恢復至疫前三到五成,坦誠講自己感受最大就是遊客人均消費有下跌;他并向做自由行的同行了解,手表、藥店等人均消費額都跌了不少。 但現在全球都幾乎面臨同樣問題,他咨詢其他國家或地區旅遊業得知,泰國、新加坡等人均消費也都有一定降低。不過,他對希望來港的旅客人數并不擔心,重要的是如何適應變化,設計新產品讓旅客有不同感受,還需時間摸索。 事實上,通過了解旅客來港目的就可看出,通關後,大家早已不聚焦於“買買買”模式,而是傾向文化深度游。 遊客祝小姐對記者表示,結婚十周年想帶兩個女兒重游當年蜜月地,除了迪士尼樂園外,她亦希望帶女兒到香港故宮館,和西九龍文化區,以及有香港當地特色民俗民風的街市或餐廳感受。她特別提到,之前“買買買”模式可能一天就會回內地,但要走深度游路線,真要多留幾日。 在旅遊相關行業公佈的數據中可看出,酒店業業績增長變化最大。以香港半島酒店為例,上半年收入按年升72%至4.72億港元,平均房租增長76%;美麗華酒店上半年基礎溢利按年升90%。 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柏良對記者指出,旅客從購物轉變為文化深度游,長遠來看一定會增長旅客訪港時間,對旅客消費力的提升也是可持續的。疫後旅客很明顯的變化就是不僅滿足於購物、打卡就離開,他們也在挖掘這個城市的歷史文化和獨特魅力。 他表示,香港早已不能單靠購物來爭取收入,以前一個人來港購物的背後是一個家庭一個朋友圈;現在內地網購已非常成熟,不同層次的消費品供應,性價比已跟香港差不多,“水貨”客也少了很多。 至於業界擔心是否不聚焦購物,會對旅遊業經濟有影響。姚柏良則指,只有當天往返旅客消費下跌明顯,但過夜旅客方面,疫前人均6700港元,今年五、六月是6300港元,只有輕微下跌。坦言貨幣問題肯定有影響,但香港最終要把服務和體驗做好,讓旅客覺得物有所值最重要。 一個城市自身具備什麼條件和吸引力,就會吸引什麼樣的旅客。在一個城市沉澱下來,把香港真正的特色展示出來,對旅客消費力提升才會更大,並且是可持續的。 既了解遊客的新習慣需求,還要展示自身特色優勢,香港作為老牌旅遊城市,旅遊業要從傳統的購物模式向新的模式轉型,還需多實踐和研究。(完) 【編輯:李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