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在基輔舉行外長會背後耐人尋味香港中通社10月3日電(記者 黎金良)在美國國會通過的臨時撥款法案未列援烏預算之後,歐盟歷史性在烏克蘭首都基輔舉行外長會,背後耐人尋味。 首先,這次歐盟27國外長集體出訪烏克蘭,儘管聲勢看似浩大,也是歐盟外長會首次在歐盟境外舉行,但此訪是在未經宣布之下進行。 其次,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雖然稱這次訪問是“歷史性”,但明確表示不會有新的具體公告。而按博雷利所言,歐盟給出的承諾是:正準備向烏克蘭提供新的資金支持,並將推動烏克蘭成為歐盟的正式成員國。 值得注意的是,歐盟在基輔舉行外長會之前,美國剛剛剔除了此前提出的一筆60億美元援助烏克蘭資金,才能在最後一刻通過短期撥款法案,避過聯邦政府關門危機。美國援烏資金遇阻,烏克蘭士氣無疑受挫,歐盟外長會舉行的目的就更明顯。歐盟矢言持續支持烏克蘭,是否可行? 中國遼寧大學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中心尹如玉博士3日接受香港中通社訪問時表示,總體來看,歐盟對烏克蘭的支持出現了疲勞跡象。首先,從這次訪問來看,由沒有事先宣布訪問到沒有具體公告成果,可以看出歐盟國家傾向於維護自身實際利益,不敢高調支持烏克蘭。 尹如玉認為,這是今年7月俄羅斯退出黑海糧食協議的後續影響,烏克蘭無法通過黑海航運將糧食出口到歐洲國家,這嚴重影響到歐盟的糧食安全。目前,歐盟內部民意正在發生微妙變化,歐洲議會通訊總局的輿論調查結果顯示,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民眾認為不應該繼續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和經濟方面的援助。 此外,歐盟並沒有給出援烏的具體資金支持,而所謂推動烏克蘭成為歐盟的正式成員國,也沒有具體時間表。 尹如玉指出,根據今年6月歐盟委員會提交了一份關於烏克蘭為加入歐盟談判做好準備的初步報告,烏克蘭僅完全滿足了啟動進程的七個條件中的兩個,想要滿足全部七個條件還需要漫長的時間。由此可見,烏克蘭距離加入歐盟前景遙遠,而在烏克蘭舉行的歐盟外長非正式會議象徵性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俄烏衝突已進入第20個月,儘管戰事絲毫沒有結束的跡象,但烏克蘭在獲取西方援助方面卻顯得越來越困難。尹如玉表示,美國對烏援助議題日益政治化,共和黨議員對援烏的抵制情緒日益高漲,這導致在美國國會獲得對烏援助的批准變得愈加艱難。為避免政府再次停擺,美國兩黨成員不得不達成共識,在撥款法案中放棄增加對烏援助。這同時也標誌著美國此前對烏堅定支持態度在悄悄發生轉變。 另一方面,歐洲北約成員國斯洛伐克剛剛舉行的國會大選中,被外界視為立場親俄的前總理羅伯特·菲佐領導的社會民主—方向黨(Smer)剛剛贏得了議會選舉。菲佐選前已經多番揚言反對援助烏克蘭,包括不再向基輔提供彈藥,更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他領導的政黨成功上台,顯示了反對援烏的主張,在北約成員國之內已經獲得一定的支持。 在尹如玉看來,中東歐國家選舉周期裡左翼政黨和右翼政黨來回搖擺,新生政黨力量往往更加關注民生政治。從這個角度來看,烏克蘭獲取支持的難度肯定會越來越大。(完) 【編輯:黎金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