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峰會的三大關注點分享到:
香港中通社10月15日電(記者 葉永成)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於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適逢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走過10年,給世界帶來哪些深刻變化?在國際經濟受戰火“蹂躪”的現狀下,高峰論壇有三大焦點值得留意。 資料圖:2017年4月21日拍攝的馬爾代夫中馬友誼大橋首個墩身成功澆築。新華社發(中馬友誼大橋項目部供圖) 回顧歷史,“一帶一路”倡議於2013年提出,以“五通”為指引不斷深化。作為全球性合作倡議,更不僅限於沿線國家,目前中國已與152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餘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涵蓋投資、貿易、金融、科技、社會、人文、民生等領域。著眼當下,俄烏戰火未熄、巴以衝突又起,全球治理格局正發生諸多變化,促使“一帶一路”合作的安全性和經濟性均有所提升。 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副教授劉春生接受香港中通社訪問時指出,適逢“一帶一路”建設十周年之際,同時是新冠疫情之後的第一次“一帶一路”峰會,叠加俄烏戰火、巴以衝突等外圍因素,有份參與的沿線國家地區合作更具象徵意義,即是建設合作有助於地區和平,也有助於地區發展。 劉春生解析,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關係,在這十年之中獲得了飛速的發展。平均來看,每年都以兩位數增長,同時,中國商品遠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當地消費者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據統計,“一帶一路”通過貿易投資金融的自由化便利化,世界銀行預計有望將實際收入擴展2到4倍,“一帶一路”對沖世界經濟下行壓力,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引擎、動力源。 另一個關注點,峰會召開或可帶來事件性、階段性的機會。聚焦中外雙方市場需求,關注經濟價值與安全保障,助力國家安全體系和“雙循環”格局構建,海外工程、新能源與電力設備、農業、能源化工、通信、汽車六大領域在“一帶一路”的合作與事件性催化不容忽視。 劉春生指出,這些投資是以基礎設施為主要手段,尤其是凸顯中國在製造業的先進領域。項目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展開,將為解決就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巨大貢獻。沿線國家能夠分享中國改革開放的紅利,分享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成果。一些先進的技術,比如說5G基站的建設,也推動了互聯網經濟在當地的發展。 第三個關注點,是俄羅斯總統普京將出席高峰論壇。劉春生認為是理所當然,因為俄羅斯也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過去,中歐班列,也需要經過俄羅斯。俄方作為重要參與國及經貿合作夥伴,中俄經貿合作關係將繼續保持發展態勢,為其他有意通過對話解決爭端,摒棄軍事衝突的國家地區帶來啟示。(完) 【編輯:李雪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