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年過出“文化味” 多彩非遺展魅力分享到:
香港中通社2月13日電(記者 陳偉根)“瑞龍迎春騰四海,東方之珠添姿彩。我恭祝香港中通社、香港新聞網廣大讀者龍年龍馬精神,福暖四季。”這是今年春節,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向香港中通社、香港新聞網讀者獻上的新春祝福。 農曆新年,香港大街小巷都洋溢著熱鬧、喜慶的濃濃年味。寫揮春、吃盆菜、逛車公誕、看舞龍、舞獅、舞麒麟……香港豐富的非遺文化,讓市民和遊客在歡聲笑語間慶祝甲辰龍年的到來。 每逢歲末,香港街頭都會看到即席寫揮春的攤檔,家家戶戶貼上全新的揮春,不少商號亦向顧客送贈揮春,互道祝福,寄寓對新一年的祝福與盼望。如今,貼揮春也成了香港非遺項目之一。 大年初二的車公誕,是香港農曆新年期間的另一項非遺盛事。不少人都會選擇到沙田車公廟拜車公、轉風車和求籤,希望能祈福和改運。車公廟門外也會開設許多臨時攤檔,售賣林林總總的祈福物品,最受歡迎的當然是風車,價錢由港幣數十至數百港元不等。不少參拜完的善信都希望帶個風車回家以求轉運。 (香港中通社記者 許其皓攝) (香港中通社記者 許其皓攝) 歡慶的風俗各地或有不同,但是歡喜的情感卻總是共通的。新春期間,除了舞獅、舞龍,在香港新界的一些村落,還有舞麒麟的習俗。因為客家人視麒麟為瑞獸,可以化解煞氣,帶來好運。 2月12日大年初三,在西貢坑口區的天后古廟,客家村民舉辦麒麟醒獅新春團拜,麒麟和醒獅在鑼、鼓、鈸引奏下,參拜天後廟,各隊展現功夫,引得大批區內外市民圍觀,現場一片朝氣蓬勃。 香港的舞麒麟,也與本地傳統音樂和武術結合,發展出極具本地特色的造型、步法和套式。在2014年,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香港的非遺文化還有吃。盆菜作為農曆新年香港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菜式,給忙碌了一年的人們增添四溢飄香的年味。 從寫揮春,到舞麒麟,再到盆菜,在香港這片土地上,有48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項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香港這座現代化城市中不斷煥發生機。中國“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文化”也將成為香港未來發展的關鍵詞之一。(完) 【編輯:孟宜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