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港中大研究:房顫患者腦血管破裂後死亡率高達40%分享到:
香港中通社7月22日電(記者 陳偉根)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腦神經科近期完成全球首個針對心房顫動華人患者的腦出血治療成效研究,發現房顫患者腦血管破裂後,死亡率高達40%。此外,凝血酶原複合濃縮物治療未能顯著改善華人房顫患者出現腦出血後的康復情況,有需要為患者尋求更佳的治療策略。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網站圖片 房顫患者會因心跳不規則而影響正常的血液循環,引發心源性中風。服用第二代抗凝血藥可並降低缺血性中風風險60至70%,但同時出血風險亦會增加。服用第二代抗凝血藥期間的腦出血風險約為0.1%,為罕見的嚴重併發症,可導致嚴重殘疾,死亡率更高達40%。 醫生一般會評估應採取保守治療控制血壓,還是使用凝血酶原複合濃縮物直接補充凝血因子。然而,目前使用凝血酶原複合濃縮物的治療仍缺乏比較研究來評估臨床效益。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助理教授葉耀明醫生領導的研究團隊,分析232名服用抗凝血藥並出現腦出血的房顫患者影像及臨床數據。結果顯示,只有31%房顫腦出血患者在接受治療後神經功能恢復良好,39%的患者更在腦出血90天內死亡。凝血酶原複合濃縮物治療在患者神經功能復原、降低死亡率或減少血腫擴大的效果均沒有比保守治療優勝。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主任梁慧康表示,研究結果印證了我們有迫切需要為腦出血患者尋求更佳治療策略。由於年齡的增長會增加腦出血的發病風險,隨著人口持續老化及新型抗凝血藥更廣泛使用,預料腦出血的發病率會逐漸增加。(完) 【編輯:馬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