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一號”攜“蛟龍號”首度訪問香港分享到:
香港中通社9月24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陳卓儀)由中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首台7000米級大深度載人潛水器“蛟龍號”,24日隨母船“深海一號”科考船抵達香港,展開科普學術交流活動。 當天早上,“深海一號”駛進尖沙咀海運碼頭停靠,現場舉行了歡迎儀式,慶祝2024西太平洋國際航次科考順利完成。儀式前,特區政府官員、立法會議員、學生代表登船參觀。 特區政府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表示,中國第一台大深度載人潛水器“蛟龍號”首次訪港,也是中國的深海大洋領域科考船時隔18年再訪香港。在香港各界積極準備迎接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這次訪問不僅標誌著國家在載人深潛科考技術的重大進步,也充分體現中央政府對香港海洋科研發展及生態保育的關心和支持。 當天下午,參與科考作業的多名科學家,在香港科學館為本地中小學生上了一堂深海科普課。 “深海,曾經被視為人類的禁區。”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張繼偉一句開場白,吸引了全場注意力。她從水下200米開始,圖文並茂介紹了海底生物的多樣性,“進入1000米,完全黑暗,發光的魚、水母,就好像深夜中的精靈。萬米的馬里納海溝,能裝下整個喜馬拉雅山,依然發現了生物。” 來自尼日利亞、加拿大、哥倫比亞的參航外方科學家,用小實驗、問答等方式科普了深海板塊運動、生物資源的日常應用。 香港中通社圖片 “深海生物要睡覺嗎?”“水母頭頂的光是怎麼發出來的?”“深海魚要吃多久才飽啊?” 海洋充滿未知,同學的疑問,也正是人類探索深海的初衷。參加科普講座的學生說,看到深海生物的照片,覺得很可愛,今天才認識到他們到了淺海就無法生存了。 哥倫比亞的Jaime Andres Rios Osorio對中通社記者說,感受到了香港學生對深海生物的好奇心,即便是小學的孩子,英文都講得很棒,提的問題也很有思考,他對此很驚訝。 據了解,25日主辦方還將舉辦“數字化深海典型生境”國際研討會,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將匯報航次成果。籌辦活動的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葉玉如表示,希望活動讓本地科研人員及年輕人更深入了解海洋保育的重要性,並透過和科考團隊交流,認識國家在深海科學研究和國際治理領域的影響力和競爭力,推動香港參與國家海洋科技創新,為推動全球海洋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完) 【編輯:李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