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台鐵轉型“虧損增、事故多” 台媒:改制如同換湯不換藥

分享到:
2024-12-24 14:17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12月24日電  自今年元旦“台灣鐵路管理局”轉型為“台灣鐵路公司”(台鐵)以來,原本預估的74億元(新台幣,下同)虧損,現預計將攀升至120億元,超過去年的114億元。

台鐵資料圖。(香港中通社圖片)

根據23日《中華日報》的報道,台鐵今年1月至10月的總收入為270億元,總支出為364億元,淨虧損93億元。其中,客運本業收入分別為2019年的148億元、去年的137億元和今年的143億元,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副業如台鐵便當和觀光列車等餐旅服務顯著增長,2019年同期為7.3億元,去年為6.2億元,今年則達到7億元。然而,便當收入雖然創下新高,卻無法彌補本業的虧損。

與此同時,台鐵在公司化一年後,事故數量反而有所增加。據23日《聯合報》報道,自台鐵公司成立以來,人力不足、票價調整及安全文化落實的三大挑戰並未得到解決,反而頻頻出現問題。台“交通部”統計顯示,截至10月,台鐵發生839起行車事故及異常事件,其中重大事故4起,異常事件796起,較去年全年777起顯著增加。今年截至10月,台鐵的列車準點率為93.14%,創下近三年新低,其中“自強”號的準點率僅為85.93%,為五年來最低。

報告指出,多起列車擦撞及誤點事件均因人為疏失所致。例如,今年6月,229次“自強”號因泥石流出軌,監視器在事故前19分鐘已捕捉到泥石流阻塞隧道的畫面,卻無人通報。9月,外籍人士闖入機廠及民眾攀爬行駛列車事件頻發;10月,發生“鳴日”號漏掛一節商務車廂事件;11月,由於信號員操作失誤,導致北部列車大誤點。最近還發生“新自強”號因調車人員引導失誤而導致車頭損毀的事件。

台鐵公司解釋稱,今年的花蓮地震及高達1900次的餘震嚴重影響了列車的準點率。此外,自6月以來的連續暴雨、泥石流及風災等惡劣天氣也造成設備損壞和路線中斷。

有台媒指出,台鐵長期虧損,並經歷過“普悠瑪”號和“太魯閣”號的重大事故,外界期待其公司化後能以企業化精神落實改革,改善財務狀況、增加人力、建立安全體系及替換老舊設備等目標,但這些美好願景並未實現。交通學者表示,原本預期逐步民營化的台鐵,現仍是台“交通部”庇護下的“巨嬰”。此外,蔡英文在“太魯閣”號事故後承諾改革台鐵,確保民眾安全回家,但如今台鐵公司化即將滿周年,仍面臨人力短缺、安全管理和票價調整等困境。文章直言,改制換湯不換藥,台鐵難以實現根本性改變。(完)

【編輯:黃璇】

視頻

更 多
【通講壇】東部戰區開展聯合演訓,背後有這三點考量?
鄧炳強:感動市民明白維護國安重要性 現時香港仍面臨四大國安風險
22年的懷念 歌迷永遠寵愛張國榮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
記者帶你走一圈!看首次於香港啟德體育園舉辦的七欖氣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