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對話麥美娟:服務地區數十載 香港市民信任始終是動力

分享到:
2025-04-10 20:32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4月10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陳卓儀 徐嘉儀)“區議會得到市民的信任,甚至有一些街坊長者,貼在門口的緊急聯絡人電話不是子女的,而是區議員的。”香港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10日接受中通社專訪,談及從區議員、立法會,到如今在政府服務的初心不變,市民信任始終是其工作動力。
打開民政及青年事務局的網頁,政策範圍十分廣泛:公民教育、青年發展、婦女及家庭、社區建設、地區及公眾關係。

在一般人看來,這些是非常繁瑣的事務,千頭萬緒,還要高效統籌。但對於麥美娟來說,“其實都是面對人,面對市民”。從香港中文大學畢業後,麥美娟擔任區議員服務地區逾20載,在立法會工作長達10年,深耕本地工會,職業生涯幾乎都與社區打交道。

青年工作是近年來特區政府較為重視的領域之一,2022年民政事務局改為民政及青年事務局,麥美娟當年上任後接受中通社訪問時曾說“希望增強新一代與政府的互信關係”。

時隔兩年多,特區政府在多個領域出台逾百項措施支援青年發展,麥美娟談及自己感受到的變化:以前要年輕人暢所欲言,是有些困難的,幾年過去,通過政府很多工作,青年人看到特區政府的重視,氣氛不同了,溝通越來越緊密。

麥美娟。香港中通社圖片

而在麥美娟任上,民政事務中的地區治理也發生變化。重塑後的區議會,回歸諮詢服務的職能,不再出現2019年議員在會議室喝酒、謾罵的亂象。曾擔任26年區議員的麥美娟感慨,最初區議會還能理性討論,但是後來地區問題政治化。區議會更多的職能應該是凝聚社區力量。

香港十八個區,地區治理事務繁複。特區政府強化地區治理架構後,關愛隊的服務也備受關注,有人關注疊床架屋也有人擔心財政壓力。麥美娟向記者闡述,5000多個隊員組成了452個關愛隊,全部都是義工,政府給的資源用在服務上,並非“出糧”。

“關愛隊已經探訪了39萬個長者戶或者有需要住戶,提供了43000多次服務包括家居維修等。如果這些服務數量由公務員做,或者非政府組織來做,成本是現在的三倍。”麥美娟給出一組數據,希望大家能清楚區議會、關愛隊和其他地區會,目的都是更高效便利全面服務市民。

專訪前,麥局長手拿一份幾頁紙的文件,密密麻麻都是數據。專訪期間,她幾乎沒怎麼看過這份文件,所需資料隨口而出,似乎都刻在腦子裡了。 

“我可以講一點聯廈聯管的問題嗎?因為我很想講。”麥局長雖然根據規劃的行程著急出席下一場公務,但仍主動“延誤”,只因她希望讓傳媒帶給公眾更多信息,那就是推出聯廈聯管,是希望找到負責任企業以合理價錢管理樓宇,幫助業主保護私人物業,“希望業主有這個共識”。

結束專訪,麥美娟笑說自己要跑步去下一個活動了。(完)

【編輯:李濼】

視頻

更 多
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夏寶龍:關鍵時刻出賣國家利益必將背負歷史罵名
【通講壇】特朗普又變卦?專家:他對貿易看法還停留在上世紀
中國機器人製造商回應美國關稅威脅:很多時候我們是海外客戶唯一的選擇
面對美國關稅政策 中國商家覇氣喊話:你在別的地方買不到這麼多好產品
美國對華關稅增至145% 各國採購商如何看?
美國前頂尖智庫主任 香港大學教授李成:揮舞關稅大棒的美國如今很不好過
世界互聯網大會亞太峰會首次在香港舉辦 千名精英共話數智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