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被曝將組建涉華關稅應急工作組香港新聞網4月20日電 當地時間4月18日,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援引消息人士報道稱,由於預計對中國商品加征的畸高關稅將導致供應鏈緊張,美國特朗普政府內部已開始討論組建一個工作小組,以便在未能與中國政府談判取得突破的情況下,緊急處理相關問題。 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內閣會議。新華社資料圖 據消息人士稱,目前有關該小組的具體情況尚未敲定任何最終細節,但小組人員可能包括副總統萬斯、財政部長貝森特、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凱文·哈西特(Kevin Hassett)、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斯蒂芬·米蘭(Stephen Miran)和貿易代表格里爾。 報道還引述一名美國官員說,為了應對關稅可能帶來的供應鏈問題,特朗普政府已經開展了一段時間的工作。特朗普日前將對華關稅上調至145%,部分中國商品面臨最高245%稅率,中方已實施反制。CBS指出,這導致藥品、半導體、電子設備和關鍵礦產等都面臨供應壓力。此外,此舉也引發了市場對美國通貨膨脹和經濟放緩的擔憂。 此前,特朗普當地時間17日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對記者表示,他不想繼續提高對中國的關稅了,因為這可能會使兩國之間的貿易陷入停滯。他說:“我可能不想讓關稅再提高,甚至可能不想達到現有水平。我可能想降低關稅,因為,你知道的,你希望人們購買商品。” 被問及“與中方談判進程”,特朗普17日稱,他認為中美將有“充足”時間達成協議,并預計最終會取得成果。“我認為在接下來的三到四周內,或許整個談判就能完成。”對於如果未能達成協議,特朗普則信誓旦旦地宣稱,“情況也會好起來的”。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上周援引白宮高級官員披露,特朗普曾要求團隊不要率先與中方接觸,堅持要讓中方先來聯繫美方。這在企業界引發擔憂。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16日報道,一名美企高管上周致電白宮詢問中美對話進展,白宮方面回復稱,“中方沒有打來過電話”。這名高管說:“從一開始就顯而易見的是,本屆政府嚴重高估了關稅賦予他們對中國的制約力。” CNBC觀察認為,雖然中方已表態“不再理會美方的關稅數字游戲”,但有跡象表明,一系列非關稅限制措施正成為對美反制選項。中方此前就擴大了稀土礦物出口管制,并將多家美國公司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和反壟斷調查對象之列。近來有關“中國暫停接收美國波音飛機”的消息,也繼續讓美方“心慌意亂”。 美國超1000種使用鎵、鍺、銻的武器系統中,87%的供應鏈依賴中國供應商。網絡資料圖 英國《金融時報》15日分析,在這場針鋒相對的較量中,中國握有多張王牌——日益多樣化的出口市場、巨額美國國債、對關鍵戰略礦產的掌控,以及應對危機時國家體制上的優勢,這些籌碼不僅能讓中方經受住考驗,還能在談判中突顯出自己的實力。 美國彭博社14日也認為,貿易戰的確沒有贏家,但在這場由特朗普發起的貿易戰中,一個事實正變得愈發清晰——中國掌握的籌碼可能比美方預想的更為有力,尤其當人們開始關注其反制策略之時。實際上,在中美經貿關係中,美國對中國商品深度依賴,限制進口反而成了一種自我傷害。 “最終,只有當一個國家遭受了足够多的自我傷害時,它才可能考慮軟化立場,真正回到談判桌。”法國外貿銀行大中華區資深經濟學家徐建偉說。 在彭博社看來,迄今為止,中方的反應不僅是在關稅層面發起反制,而且在事關談判的問題上有理有據,堅守自身立場。凱投宏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說:“僅從市場反應來看,我認為眼下是美國(痛感更強)……美國正面臨更大的壓力,試圖坐到談判桌前進行談判。” 4月16日,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主持例行記者會。日本廣播協會(NHK)記者就美國征收關稅問題提問,美國白宮新聞秘書引述特朗普的話稱“球在中國那邊”、“中國需要與美國達成協議,而美國不需要與中國達成協議”。中方對此有何回應? 對此,林劍表示,這場關稅戰是美方發起的,中方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是為了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和國際公平正義,完全合理合法。 林劍強調,中方的立場一直很明確,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中方不願打,但也不怕打。如果美方真的想通過對話談判解決問題,就應該停止極限施壓那一套,停止威脅訛詐,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礎上同中方對話。(完) 【編輯:豐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