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寰宇!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今日出征香港新聞網4月24日電 經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瞄準北京時間4月24日17時17分發射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由陳冬、陳中瑞、王傑組成,陳冬擔任指令長。航天員陳冬執行過神舟十一號、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時隔兩年再次擔任指令長。陳中瑞和王傑均來自中國第三批航天員,是首次執行飛行任務。其中,陳中瑞入選前是空軍飛行員,王傑入選前是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空間技術研究院的工程師。 神舟二十號航天員乘組在進行飛船程序訓練(2025年2月25日攝)。圖片來源:新華社 看點一 將與神舟十九號乘組完成在軌輪換,開展空間科學與應用實(試)驗 神舟二十號發射窗口時間恰逢第十個“中國航天日”。此次任務是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第五次載人飛行任務,也是載人航天工程第三十五次飛行任務。任務主要目的是:與神舟十九號乘組完成在軌輪換,在空間站駐留約6個月,開展空間科學與應用實(試)驗,實施航天員出艙活動及貨物進出艙,進行空間碎片防護裝置安裝、艙外載荷和艙外設備安裝與回收等任務,開展科普教育和公益活動,以及空間搭載試驗,持續發揮空間站綜合應用效益。 按計劃,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入軌後,將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約6.5小時後對接於天和核心艙徑向端口,形成三船三艙組合體。在軌駐留期間,神舟二十號航天員乘組將迎來天舟九號貨運飛船和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的來訪,計劃於今年10月下旬返回東風著陸場。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在與神舟二十號航天員乘組完成在軌輪換後,計劃於本月29日返回東風著陸場。 林西強表示,前期斑馬魚和果蠅的空間實驗都非常成功。本次任務將以斑馬魚、渦蟲和鏈黴菌作為研究對象,開展3項生命科學實驗。 神舟二十號乘組在軌期間,除了上述3項生物實驗外,還將在空間生命科學、微重力物理科學、空間新技術等領域,持續開展59項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有望在血管化腦類器官芯片培養、軟物質非平衡動力學、高溫超導材料空間製備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當前,中國正在按計劃有序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各項工作進展順利。截至目前,已在軌實施了200餘項科學與應用項目,上行近2噸科學與應用物資。 看點二 港澳航天員預計最早將在2026年首次執行飛行任務 截至目前,中國已順利實施了20次航天員出艙活動。林西強表示,中國出艙活動技術日益成熟,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目前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據介紹,中國單次最長出艙活動時長達到了9小時,創造了世界紀錄;中國空間站飛天艙外航天服,已順利保障自神舟十二號任務以來的19次出艙活動,單件航天服最高使用量達17次,已超過“3年15次”的設計指標,依然性能良好、狀態穩定;機械臂通過獨創的雙臂級連和爬行設計,實現了航天員在空間站艙體外作業全域可達;天地協同支持體系更加完善,為出艙活動方案制定、進程控制、跨系統協同和應急處置等提供了有效的專業支持。總體來看,中國航天員出艙活動已經實現了由技術驗證、簡單操作向複雜作業任務的跨越,將在空間站的長期運行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林西強表示,第四批航天員自2024年8月入隊以來,按計劃開展了航天基礎理論知識學習、航天環境適應性等多項訓練和部分專項訓練。目前,正在按照既定計劃有序組織開展第四批航天員訓練,在取得飛行資質後,他們將被納入飛行乘組的候選範圍,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將會在飛行乘組中陸續看到他們的身影。 據介紹,港澳航天員入隊後很快適應了工作和生活環境,迅速融入航天員隊伍,訓練勤奮刻苦,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目前正在開展航天專業技術相關學習和訓練。港澳航天員作為載荷專家,預計最早將在2026年首次執行飛行任務。 今年2月底中巴雙方簽署合作協議,目前,巴基斯坦航天員的選拔工作正在開展。與此同時,中國正與有關國家就其航天員參與中國空間站飛行進行磋商。 看點三 中國載人登月任務各項研製工作總體進展順利 林西強介紹,目前,中國載人登月任務各項研製工作總體進展順利,長征十號運載火箭、夢舟載人飛船、攬月月面著陸器、望宇登月服、探索載人月球車等正在按計劃開展初樣研製試驗,月球遙感衛星已完成立項和競爭擇優,發射場、測控通信、著陸場等地面系統研製建設正按計劃有序推進。 隨著初樣研製工作的深入,各系統主要大型試驗和跨系統試驗正在穩步開展。前期已組織完成了長征十號運載火箭電氣系統綜合匹配試驗,夢舟載人飛船首次高空空投試驗,攬月月面著陸器整器熱試驗。後續將陸續在酒泉發射場、文昌發射場等地,組織實施夢舟飛船零高度逃逸、攬月著陸器綜合著陸起飛驗證、長征十號運載火箭系留點火、長征十號運載火箭低空飛行及夢舟飛船最大動壓逃逸等試驗,全面驗證飛行產品關鍵功能性能。(完) 【編輯:紀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