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台灣

台當局擬投4000億新台幣“自造潛艇” 戰力如何?

分享到:
2021-11-23 10:24 | 稿件來源:澎湃新聞

【字號:

日前,中國台灣地區舉行了所謂的台軍“潛艇自造”項目開工暨龍骨安放儀式。據央視軍事報道,台灣地區“自造潛艇”計劃的首艘潛艇將在2024年下水,2025年服役。

安放龍骨是潛艇建造工作的一個重要節點,這也意味著台軍心心念念20餘年的潛艇計劃有了實質性的進展。那麽,台當局“自造潛艇”美夢能實現嗎?性能又會如何?

中國台灣地區公佈的“自造”潛艇模型,計劃建造8艘,預算將耗資4000億新台幣(約合870億人民幣)。

台軍的“潛艇美夢”

憑借海水帶來的隱蔽性,潛艇擁有隱蔽性好、攻擊能力強等特點,被認為是水下的“殺手鐧”。台軍目前擁有4艘潛艇:2艘從美國購買的“老爺爺”級別的“淡水鯉”級潛艇(服役時間76年)和2艘荷蘭提供的“海象”級潛艇。這4艘潛艇編在台海軍256戰隊,基地在左營。2艘“淡水鯉”級潛艇主要用於人員培訓和擔任反潛演習的假想敵。該潛艇在2018年進行了升級,計劃服役到2026年。“海象”級潛艇是台軍水下力量的絕對主力,潛艇采用了現代化的作戰指揮系統和綜合聲吶系統,具有較強的態勢感知能力,2008年後又陸續從美國引進了“魚叉”潛艦導彈和MK-48 mod6型重型魚雷,作戰能力有所提昇。

台軍原計劃購買6艘“海象”級潛艇,後因大陸強烈反對,荷蘭政府取消了後續的出口計劃。但為了增強水下力量,台軍一直不惜重金尋購新型潛艇,以擴充潛艇部隊。台軍計劃擁有10艘以上的現代化潛艇,並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成立潛艇司令部,下轄3個潛艇指揮部、1個航空指揮部、1個反潛作戰指揮部,每個潛艇指揮部下轄3艘以上潛艇。

2艘“淡水鯉”級潛艇已經服役時間76年,是潛艇中的“老爺爺”。

2001年,當時的小布什政府為了維持所謂的“台海軍力平衡”,同時也想為本國造船廠創造就業機會,於當年2月24日同意向台出售8艘常規潛艇。由於美國常規潛艇生產線早已關閉,這8艘潛艇只能美國出面向歐洲國家購買專利,由美國造船廠特許生產,再賣給台灣地區。然而,擁有建造常規潛艇能力的歐洲國家卻不願“蹚渾水”,之後台軍購買潛艇一事就成為了一部持續20餘年的“肥皂劇”,意大利、西班牙、德國、印度甚至俄羅斯,都被台軍盯上,但最終都不了了之。最後,台軍還是把希望寄託於“潛艇自造”。

“潛艇自造”一直是台灣地區所追求的終極目標。早在1999年台灣地區購買荷蘭退役的“旗魚”級潛艇遭拒後,島內就出現了“潛艇自造”的呼聲。當時,台軍也看準時機推出了擴充潛艇部隊的“海神”方案,最有建造潛艇潛力的台灣“中船”公司也出台了自建潛艇的“潛龍計劃”。在這之前,“中船”公司還建立了一個擁有46名成員的研發小組,並投資2000萬新台幣,通過仿製德國209級潛艇結構,試製出潛艇的中後段和艇艉之間的“圓柱和圓錐體”耐壓殼部分。

2002年10月,“中船”公司首度公開“潛龍計劃”,並邀請媒體記者現場參觀已試做成功直徑為5.5米的潛艇耐壓殼體。2003年第一季度,“中船”公司完成了“潛龍計劃”的第一階段工作,並對外宣稱其對潛艇整個生產過程已有相當程度的掌握,獨立建造潛艇已經沒有技術問題。2003年,台灣地區還在海事防務展首次展出“自造”潛艇的模型(外形和美國“白魚”級潛艇改進型別無二致)。2004年,台灣當局成立了“潛艇自造跨部會推進小組”,但計劃趕不上變化,正當“中船”公司誌在必得之時,2005年台灣當局宣佈放棄“潛艇自造”計劃。

浮出水面的台軍“海龍”號潛艇。2006年,台軍外購潛艇仍未出成果,“中船”公司再次提出“潛艇自造”計劃,引發島內熱議。對於“中船”公司的雄心壯誌,島內媒體依然冷嘲熱諷,島內一些專家也表示不抱信心。

2002年,“中船”公司展示的只是個5.5米的耐壓殼體,當今中型潛艇的耐壓殼直徑一般在7-9米。潛艇耐壓殼體只是潛艇的組成部分之一,潛艇作戰系統、動力系統、武器系統的研製及集成都具有相當高的難度。世界上能夠自行建造潛艇的國家屈指可數,也反映了自行建造潛艇的難度。“中船”公司也曾表示:“潛艇構造比水面艦艇復雜、精密,目前的計劃管理還無法獨立完成全部施工程序及設計工作,需要外國廠商提供協助才能建立。”雖然“潛艇自造”波折不斷,但並沒有放棄。2012年2月,台當局有官員表示“潛艇自造”是確定要執行的策略,這也說明台灣地區當時仍秘密推進 “潛艇自造”計劃。

台軍“自造”潛艇性能初探

2016年,“潛艇自造”計劃再度啟動,2016年,台海軍編列了5億新台幣(約合人民幣1.15億)預算用於“潛艇自造”第一階段合約,項目代號為“海昌計劃”。潛艇總體設計由“中山科學院”和“台灣國際造船公司”共同負責,2018年4月,美國國務院批準美國廠商向台轉讓相關潛艇設計和製造技術,在美國的撮合下,英國、日本、德國等國的技術人員參與潛艇的設計和建造準備工作,台灣地區還從印度、韓國、西班牙等國聘請退休的從事潛艇設計製造的人員,並從美國、德國等國引進了建造潛艇的相關設備。在多方的技術支持下,台灣地區基本具備了建造潛艇的能力。

根據台媒報道,新型潛艇長約70米,寬8米,水下排水量2500噸-3000噸,屬於中型潛艇,計劃共建8艘。從台公佈的潛艇模型來看,潛艇外形設計融合了荷蘭“海象”級和日本“親潮”級兩種潛艇,拉長水滴型的基礎上舯部采取了葉卷型設計,流線型圍殼配備了圍殼舵,圍殼前方根部與艇體的結合部前緣采用了填角設計,進一步降低噪聲。台“自造潛艇”還采用當下流行的X型尾舵,這種尾舵四個舵面都可以獨立控制,可充當垂直舵和水平舵的雙重功能,可在水平面和垂直面產生操縱力,因此其舵效要比十字型尾舵高出30%~40%,使潛艇獲得更好的水下操控性能,提高潛艇的水下機動性,此外,其在安全冗餘度、降低潛艇反射強度等方面優於十字形尾舵。

早期台灣地區展示的“自造”潛艇模型,采用拉長水滴型艇型。推進系統方面,動力系統采用了傳統柴油機-電力推進系統,配合使用的是7葉大側斜低速螺旋槳,主機為德國提供的MTU大功率船用柴油機和交流發電機,蓄電池由台灣地區的公司提供。螺旋槳是潛艇最重要的噪聲源之一,台軍裝備的“海象”級潛艇采用的5葉螺旋槳,而新型潛艇采用7葉大傾斜低速螺旋槳,能保證一定航速下槳葉背面不會發生大面積空泡,在推進效率和噪聲方面得到了較好的平衡,當今世界大部分常規潛艇都采用這種螺旋槳。

武器方面,新型潛艇配備了6個直徑533毫米的魚雷發射管,可發射MK-48 mod6型魚雷、“魚叉”潛艦導彈以及水雷,武器數量應該在18枚左右。作戰系統和聲吶系統由美國公司提供,應該是美國核潛艇上型號降低性能的版本,聲吶系統包括圓柱形的主/被動搜索和攻擊聲吶、大尺寸中低頻舷側陣聲吶,具備較強的態勢感知能力,夠探測水中不同方向和不同距離的目標。

雖然名義上說是“潛艇自造”,但大部分核心技術都要靠引進。2016年7月7日,台防務部門報告稱:“潛艇建造所需裝備分為25類,台灣具備可能製造能力的有19類,另外6類必須從‘區外途徑獲得’,包括柴油機、綜合作戰系統、聲吶系統、魚雷、導彈、通信等。”

雖然名義上說是“潛艇自造”,但大部分核心技術都要靠引進。從外形和武器裝備來看,在美國公司以及聘請外籍退休人員的支持下,台軍新型潛艇采用了眾多先進的設計,加上引進多項關鍵技術,紙面上的性能還是瞄準了2008年左右的國際主流潛艇水平。以提高潛艇隱蔽性為例,台軍新型潛艇采用利於降低噪聲的流線型艇型外,潛艇表面采用光滑設計,減少突出物,盡量減少表面開口,以便盡可能減小流動噪聲;使用低噪聲的7葉大側斜低速螺旋槳……

可以看出,台所謂的“潛艇自造”實際上是“組裝潛艇”,無論是設計還是潛艇關鍵設備都依靠外部。現在,對於台軍以及造船廠而言,最大的挑戰是:此前連小型潛艇都沒有建造過,經驗和技術都比較匱乏,而現在卻要整合各方設備建造一艘現代化的中型潛艇,跨度非常大。因此,外界一直質疑,台造船廠能否按期保質保量完成任務。此前,西班牙、澳大利亞自造潛艇就出現各種問題,不僅建造時間拖延,而且潛艇交付出現噪聲超標等問題,有這樣的前車之鑒,外界有質疑也是正常。但即使順利交付,台軍新型潛艇還是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缺少AIP系統(不依賴空氣動力系統)和拖曳列陣聲吶,沒有裝備AIP系統的常規潛艇水下續航能力通常只能在水下航行三四天的時間,而加裝AIP系統後,水下續航時間提高至2-4周,大幅提昇作戰能力;缺乏拖曳列陣聲吶,探測能力受到制約。拖曳列陣聲吶遠離潛艇本身噪聲,為潛艇增加一種探測手段,進一步提昇潛艇的態勢感知能力,已經成為新一代常規潛艇的標配。

最重要的是,台軍面對的對手不僅擁有強大的遠程打擊能力,而且隨著反潛能力近幾年有了長足的進步,新型潛艇、水面戰艦、固定翼反潛機以及新型反潛直升機的入列,立體反潛能力早已今非昔比。若一旦開戰,初期可能有一些潛艇躲過遠程火力打擊,可能會造成一些幹擾,但對整體戰爭態勢影響很小,在海空反潛兵力的圍剿下最終還是要面對失敗的結局。

【編輯:俞丹鳳】

視頻

更 多
鄺美雲喊你來廉政公署喝咖啡 你敢來嗎?
香港“屠龍小隊”案宣判:兩主要被告分別被囚23年10個月及13年6個月
豪擲過億購千輛國產新能源車 這個香港車隊打算怎樣逆轉的士口碑?
現場直擊!珠海航展有什麼?為何吸引這麼多外國人來看?
冬天的新疆太美了!讓新疆女生們告訴你哪些景點不能錯過
廣東潮汕英歌舞機器人火出圈!中國玩具已進入新階段
【通講壇】特朗普的俄烏“和平方案”能奏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