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首枚類衛星載具火箭升空2分鐘後落海,負責人:99.9%的成功據台媒“聯合新聞網”報道,7月10日,台灣地區在首度啟用的台灣屏東旭海火箭發射場測試飛行台灣首枚混合動力類衛星載具火箭HTTP-3A研發計劃的第2節火箭。火箭10日上午6時12分點火升空,從發射到落海計時2分鐘。執行研發計劃的是台灣陽明交通大學前瞻火箭研究中心(ARRC),該中心副主任魏世昕稱,這次算是99.9%的成功發射,為未來火箭衛星入軌做好準備。 發射現場,本文圖片均自台媒 據報道,發射計劃原定於5月3日,但因風雨致故障取消,昨天(9日)清晨6至8時再次發射,又因氮氣分離接頭異常取消,再次延期至今天早上。 台灣陽明交通大學前瞻火箭研究中心副主任魏世昕說, HTTP-3A是世界第一支擁有導控技術的混合式火箭,雖然飛行高度不高,但在技術面卻是重大突破。 他表示,前年完成第1階段“獨步全球”的混合動力火箭懸浮飛行後,今天是第2階段的第2節火箭首次飛行,飛行時間約2分鐘、高度約3公里。測試重點包含可控制混合式火箭推進技術、火箭飛行導航控制技術、火箭發射地面支持系統、火箭降落傘回收系統,此次發射準備作業和飛行過程中所有的數據,都將作為下階段飛行測試參考。 魏世昕說,原預定飛行時間8分鐘、高度12公里,發射後85秒到達10公里高的最高點,之後開啟減速降落傘。今天火箭在上午6時12分點火升空,從發射到落海2分鐘,和預定有落差。他表示,是出了點狀況,前30秒都正常,之後啟用備案因應,已符合要求,火箭最後由漁船回收,內有飛行和操控導引等重要電子數據;明年第3階段將是雙節火箭接力飛行至100公里高空測試飛行,為衛星進入更高的軌道做好準備。 盡管魏世昕將台灣所謂的“混合動力火箭”技術說得神乎其技,但在航天領域,混合動力發動機優點主要是安全性好、容易進行推力調節、易關機和重新啟動、推進劑能量較高、環保型好、藥柱穩定性好、溫度敏感性低、經濟性好。但也存在燃速低,燃燒不均勻,效率低等缺陷,僅適用於一些特殊任務的探空火箭、靶彈等產品。 火箭飛行時間約2分鐘、高度約3公里 台灣地區“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稱,ARRC團隊試射全球第一枚具飛行導控技術的混合動力式火箭,不僅展現台灣地區太空科技發展能量,台灣的自主衛星發射更前進一大步。 他表示,今天發射重要的意義,一是首次在台灣地區合法的探空火箭發射場發射,二是台灣自主研發高精密可導航的混合動力式火箭的首次測試,太空科技在地面試一萬遍,不管多好,還是要實際發射才有用。 台灣地區科技部門負責人吳政忠說,面對全球新興太空產業的發展,正是台灣地區整合學研界與產業界投入太空相關利基產業的最佳時機。台灣地區科技部門擇定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牡丹灣做為短期科研發射場域,進一步為懷抱太空夢的科研團隊提供合法、安全的設施,也將持續督導妥善利用短期科研火箭發射場域,積極提升太空科技能量,精進本土太空技術,培育太空關鍵科技人才,使台灣地區能在全球太空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觀看發射的島內群眾 【編輯:丘志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