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台灣

台灣分配不均加劇 學者歎不能只有台積電

分享到:
2023-01-03 09:50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1月2日電 台北消息:台積電撐起台灣經濟半邊天,更在全球供應鏈扮演關鍵角色,然而,當局統計數據揭露產業結構失衡、分配不均現象日益嚴重,學者示警“台灣不能只有台積電”。

台灣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022年12月29日在台南科學園區舉辦Fab 18廠3奈米量產暨擴產典禮,董事長劉德音表示,台積電Fab 18超大型晶圓廠(GigaFab)打造5奈米及3奈米先進製程產能,總投資金額高達新台幣 1.86兆元,看好3奈米進入量產的5年後,將帶來高達1.5兆美元的終端產品價值。 香港中通社圖片

當局審計部門統計數據顯示,台灣經濟2021年實現超過6%的經濟增長,但從分配面來看,企業盈餘佔GDP比重升至36.53%,創歷史新高,受僱人員報酬佔比卻跌至43.03%,為歷史新低。

企業盈餘佔比創新高和受僱人員報酬探底,反映經濟果實大多落入企業口袋,民眾對經濟發展難感同身受。

另一個數據或許更能說明問題:1990年代台灣製造業大舉西進,留在台灣的製造業則朝資本密集方向發展,不再需要這麼多人力。產業結構變化之下,製造業受僱人數佔比從2001年的41.1%一路下滑至2021年的35.2%,服務業佔比則從2001年的50.8%,升至2021年的58.1%。但台灣服務業絕大部分是傳統服務業,技術含量不高、薪資往往偏低。

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直言,台灣這兩年經濟好表現,主要是靠半導體和電子資訊等特定產業。高科技產業風光,民生服務業慘淡。如果放任產業失衡及收入分配不均惡化,會衍生一連串社會問題。從經濟角度而言,長此以往也將削弱經濟動能。

回顧過去兩年,台灣在出口、股市、投資的榮景,都少不了台積電,王健全表示,台灣不能沒有台積電,但也不能只靠台積電。接下來當局應思考如何擴大半導體優勢並帶動其他領域發展,台灣經濟才能走得更紮實。(完)


【編輯:胡雪石】

視頻

更 多
大學裡的這間RISC-V實驗室 能否為香港的芯片產業帶來新轉機?
過癮又安全的VR拳击遊戲颠覆电竞赛场 自動跟隨的飛行相機將重新定義自拍
【通講壇】特朗普威脅對中國再加徵50%關稅 專家:這沒什麼太大區別了
【通視街採】全球股市崩盤 香港股民怒罵特朗普
亞洲三項鐵人錦標賽香港開賽 過百位精英運動員雨中激情競逐
馬場黃金兩餸飯 清明祭祖也潮流
為什麼需要愛國教育?卓永興:中華民族是我們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