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台灣

台風眼|請辭大場面 “戰犯”堅偉瑜

分享到:
2023-01-22 19:07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1月22日電  (記者 施鑫岳)民進黨敗選後,歷經近兩個月的“歹戲拖棚”,蘇貞昌頂不住輿論壓力,終於表態率隊總辭。蘇貞昌風光揮手告別的同時,獨留幾位“戰犯”,正在被自己人無情圍剿痛毆。


hk_c_image.png


  在蘇貞昌辭職聲明裡,沒有看到其對於失民心的誠懇檢討,反而還在誇耀這四年來自己為“守護”台灣所做的成績。他辭職只是因為礙於形勢,被迫“忍痛離去”。一副心不甘情不願的樣子。

  蘇貞昌請辭同一天,前往立法機構致意,場面可謂盛大。他剛步入議場,便立即受到掌聲簇擁。民進黨女立委紛紛變成“小迷妹”,爭先與其擁抱合影。離情依依,場面好不溫馨。完全不像是敗選下台的姿態,更像是一場盛大的歡送會。

  但別忘了,民進黨在台灣“九合一”慘敗後價值錯亂,黨內互相指責抱怨之聲未曾停止,還掀起一股“揪戰犯”巨浪。檢討對象從原本的前新竹市長林智堅論文抄襲案造成“一屍多命”、“英系”打亂初選提名規則以及放任網軍肆虐,不到兩個月時間悄然變調。

  近日綠營及支持者們宣稱抓到最新五大“戰犯” ,他們分別是台北市議員王世堅、立委何志偉、美麗島電子報吳子嘉、前立委郭正亮、立委高嘉瑜。台灣網友把這五個人的名字諧音結合在一起,戲稱是“煎尾吳郭魚(即鯛魚)”,其中王世堅、何志偉、高嘉瑜被視為“主犯”,另稱為“煎尾魚”(堅偉瑜諧音)。民進黨對他們可謂恨之入骨,要放在火上狠狠“煎烤”。

  民進黨敗選前後,這五個人要求反省的聲音很大。何志偉不久前曾在節目挑明,陳時中在台北市長選戰敗選,是因為競選團隊中有“黑道”,結果立即被黨內大老痛批何志偉才是民進黨“敗類”。高嘉瑜一直對民進黨的前途表示憂慮,選前針對林智堅論文抄襲事件預言“一屍五命”,結果一語成讖,選後再聲討超徵稅款是行政失靈,激起不少泛綠支持者的憤怒。王世堅則是向蘇貞昌與林智堅接連開炮,不僅拿袁世凱加以諷刺蘇貞昌,更大罵林智堅是“草包”,惹得民進黨新竹市黨部大動作反擊,要求開鍘王世堅。

  已被民進黨開除黨籍的吳子嘉經常在媒體上放炮,他曾點名當局領導人蔡英文,直言蔡英文就是民進黨敗選的“主要戰犯”。自嘲“失聯黨員”的郭正亮,近來炮轟民進黨的火力越來越猛烈,更看衰民進黨選情,選舉結果出爐後立即成了眾矢之的。

  甫當上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最近在全台各地舉辦座談會,美其名曰是與黨員對話,傾聽黨員心聲,實際卻演變成深綠同溫層批鬥大會。台北場尤其殺氣騰騰,高嘉瑜、何志偉一現身便遭炮轟,被噓“下台”罵“背骨(背叛)”,要求賴清德開除他們。親綠媒體政論節目同一時間配合進行口誅筆伐、附和開鍘聲浪。霎時之間,黨內同志竟比外部敵人更可怕。就連藍營民代都看不下去,直言民進黨正走向極端。

  然而,對於誰才是民進黨的真正“戰犯”,民眾卻有不同看法。一份最新民調詢問“誰是民進黨的最大戰犯”,結果有超過九成的受訪民眾認為恰恰是“民進黨自己的所作所為”。

  眾星拱月的“蘇院長”,與人人喊打的“五大寇”,境遇截然不同,看在大家眼裡,或添一分唏噓。

  蘇貞昌宣布請辭後,“內閣”人事改組隨即啟動,黨政高層也在積極幫卸任或敗選的鄭文燦、林佳龍、林右昌等綠營地方首長物色位子。為首者鄭文燦,有較大機會接下“副閣揆”一職,授官最高,但他還身背論文抄襲、桃園建設出包等爭議,不免會讓人聯想到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說出的那句“朽木為官,禽獸食祿”。

  同在一個黨,有人升官加爵,有人卻成討伐箭靶。遭圍剿的五人中,有的只是民代身份,有的已游離於黨外,所有施政成敗本與他們無任何關係,而應由蔡英文和蘇貞昌負起全責。今日黨內同志、網軍側翼不去批判蔡蘇二人,卻反過頭出征“五戰犯”。2024大選在即,看到“煎尾吳郭魚”的下場,志在爭取黨內提名的人,誰還敢說真話痛陳積弊?要想獲得領導層認可,就必須政治正確、全力擁戴。

  大家都聽過安徒生童話《皇帝的新衣》故事,滿朝文武為了自身安全,竟無一人敢站出來揭穿真相,只有天真無畏的小孩直言,皇帝其實什麼衣服都沒穿。這個故事最後的結局如何,無從知曉。只是,皇帝的新衣在或不在,是客觀事實,不會因言而異。難道大家歌功頌德,齊聲喊團結,民進黨就可以假裝自己的執政缺失不存在嗎?開除幾個不聽話的“異端”“孤鳥”,就能杜絕民眾的悠悠之口嗎?(完)

【編輯:周文菁】

視頻

更 多
香港“屠龍小隊”案宣判:兩主要被告分別被囚23年10個月及13年6個月
豪擲過億購千輛國產新能源車 這個香港車隊打算怎樣逆轉的士口碑?
現場直擊!珠海航展有什麼?為何吸引這麼多外國人來看?
冬天的新疆太美了!讓新疆女生們告訴你哪些景點不能錯過
廣東潮汕英歌舞機器人火出圈!中國玩具已進入新階段
【通講壇】特朗普的俄烏“和平方案”能奏效嗎?
【你不知道的香港】香港郊外竟還有個隱世“老爺車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