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老齡”社會來臨,台灣何去何從?香港新聞網8月7日電 按照老齡化社會指標,65歲以上人口占比達到7%就算進入老齡化社會、占比達到14%即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占比超過20%為超級老齡化社會。台灣預計再過二至四年就進入“超老齡”社會,屆時每五人就有一位長者。“超老齡”社會即將來臨,台灣何去何從? 圖源:台灣“中時新聞網” “超老齡”社會迎面襲來 據微信公眾號《中國新聞社》報道,台灣邁向“超老齡”,關鍵不在比率,而是速度。 據統計,1993年,台灣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首次超過7%,正式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2018年,隨著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首次超過14%,台灣步入深度老齡化社會。 福建社會科學院現代台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陳麗珍撰文指出,老年人口比例在25年間翻一番,意味著台灣地區人口老化速度十分明顯。 截至2022年,台灣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為17.6%。有台灣學者預測,台灣預計最早於2025年邁入超老齡社會。 對比相關數據顯示:法國在1864年進入老齡化社會,并於2020年到達超老齡社會,用時156年;日本用了35年到達;如果台灣在2025年邁入超老齡化社會,預估僅用32年便到達。 台灣資料分析師李政旺以行車速度比喻,如果法國人口老化的時速是在高速公路上奔馳100公里,日本則是440公里,台灣為487 公里,比高鐵時速300公里還快了一半,幾乎跟磁懸浮列車速度一樣。 李政旺認為,台灣人口老齡化勢不可擋,所有縣市無一幸免。其中,老年人口占比以嘉義縣最高,2022年已達21%;台北市、南投縣、雲林縣也都超過20% ,屬於超老齡縣市。相比之下,新竹縣以13%的數據列老年人口比例最低的縣市。2018年至2022年,全台各縣市老年人口占比都是增長趨勢,平均增長4.8% ,其中以新北市平均增長6.2%為最快,新竹縣2.6%為最慢。 從居住到醫療 多方探索應對之策 台媒相關報道中,剛滿75歲的林姓老伯,住在五層樓無電梯老公寓中,“幸好住一樓,不然我連離開家門都覺得困難。”腿腳已不利索,他愈來愈少外出,也不太敢搭公交,因為公交車台階過高。 台媒指出,公寓樓梯陡峭讓年長者住在城市,卻猶如困居孤島,上不去也下不來,大眾運輸工具配套輔具也沒跟上,長者們難以自由出行,而這還只是台灣準備從“老齡社會”邁向“超老齡社會”的一角寫照。 據台媒報道,有台灣房仲業者跨足健康宅巿場,其園區設醫學門診中心、護理中心、餐飲中心、溫泉中心、複健中心等,讓高齡長者能得到好的照顧。該企業負責人提出,“人老了,關在巿區一棟建築物,走過未來十年、二十年,這是不對的。” 報道指出,長期照護需求也不斷增加,台灣各縣市近年各自探索相應醫療與長期照護方式。 嘉義縣衛生局自2018年起輔導轄內4家醫院及18個鄉鎮市衛生所通過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認證,2021年有3家診所通過高齡友善服務診所自我評核,去年又有6家診所申請加入。 隨著少子化帶來的高校停招、退場,退場校地及校舍的處理亦成為重要議題。4日,“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盧宸緯投書台媒指出,年齡愈高,台灣未來失智症人口勢必持續增加,且將面臨更嚴苛的照護挑戰。盧宸緯建議,退場校地與校舍的用途,除了社會住宅、運動中心等以外,亦可研議納入“失智者專屬生活村”選項。 超老齡社會能延緩來臨? 報道指出,老齡化、少子化社會的來臨必將引發勞動力缺口問題。為延緩超老齡社會帶來的社會問題,台灣一些縣市如台北,開始大力推動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鼓勵企業打造銀髮友善職場。據台媒報道,台北市就業服務處今年6月推出“中高齡者暨高齡者友善企業認證標章”,引導企業打造友善職場環境,也讓高齡求職者勇於向獲認證企業投履歷。10月還將舉行第一屆中高齡者暨高齡者友善企業認證就業博覽會。 “預防勝於治療”,為延長長者的健康狀況,高雄市鳳山運動中心特別開放年滿65歲以上銀髮族,每周一至周五上午8時至10時,免費使用中心健身房,并推出銀髮族健身俱樂部課程。 為應對老年失能所需要的長期照顧難題,有專家建議民眾及早準備,“長照險”便是選擇之一。近年來,愈來愈多台灣保險公司推出“外溢保單”,鼓勵客戶自主管理健康,例如每天固定跑步可折抵保費或增加保額,也降低保險公司賠率。這類保單因可以督促運動,受到年輕人歡迎。 然而,無論如何,人口老齡化是不可改變的事實。面對無法延緩的超老齡社會的來臨,李政旺認為,未來,公園的服務和適用對象,不能再以兒童游樂設施為主,而是需要更多利於老年人運動休閑的設施;托幼中心也需轉為托老中心,學校由學齡教育改為終身教育,原學齡教育體系中的幼兒保育科也應轉型為長期照護科;甚至,需要延後退休,乃至重新設計適合中高齡的就業環境和職務等,以緩衝大量老年人口對社會帶來的衝擊和壓力。 【編輯:張依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