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醫療水平提升太快 台灣“假日飛刀手”越來越少分享到:
香港新聞網11月21日電 過去許多台灣知名外科醫師每到周末,就會搭飛機到大陸為病人開刀,在台灣有“假日飛刀手”之稱。在鼎盛時期,這樣的醫師每年超過300人。然而,如今這股“西進”風潮不斷退落,現在每年申請到大陸的醫師人數落到兩位數以下。 中新社資料圖 據台灣中時新聞網報道,2000年大陸頒佈《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與管理辦法》,開啟台灣醫師“西進”之路。2010年,兩岸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為台醫西進風潮推波助瀾。深耕大陸超過10年的台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科醫師王任賢表示,過去“假日飛刀手”以外科為主,“小刀”能賺到1萬-2萬元人民幣,“大刀”有5萬。一名台灣醫師表示,過去台灣胸腔、心諟外科、整形外科等較強,醫美外科醫師1個月密集排個5天,就能賺到在台一半的薪水。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自2011年起協助台灣醫師申請大陸醫師資格,截至今年10月纍計有1044人。第一年最高有313人,2013年開始跌落百人,到了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每年申請人數僅剩個位數。今年疫情解封後雖有小幅回升,但仍不及疫情前的一半。 報道稱,台灣最早在大陸設立的廈門長庚醫院,如今已陞為“三甲”醫院,相當於台灣的醫學中心。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西進”風減退,一是受兩岸政治敏感氛圍影響,其次是大陸硬設備追趕太快,“醫院比台灣還豪華”,導致台灣要在大陸經營醫療越來越不容易。 “過去是大陸向台灣取經,現在都是互相交流。”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分析,過去大陸缺乏足够的醫師,隨著醫療水平提升,很多國外留學人員投入國內醫院服務,對於台灣醫師的需求自然就下降。王任賢提到,台灣現在醫療優勢仍有預防醫學,包括健康檢查、公共衛生等,像最早進軍大陸的聯新醫院,如今已經全數轉型為健檢;而台灣已經發展完善的“居家醫療”,也是大陸可學習的地方。 《環球時報》報道,一名大陸醫療行業的專家說,台灣醫療系統的優勢在於與國際接軌,例如他們的西醫教科書基本都是直接使用英文教材。在標準化方面台灣仍較發達,而大陸因人口眾多,對於單項技術的發展存在優勢。“台灣的問題是(台當局)對創新技術普及和使用不一定支持,大陸一些比較受歡迎的技術,如微創技術,政府會投入得多一些,受益的群體大,醫生熟練度以及管理流程優化的能力就能够提升很多。”(完) 【編輯:紀東】
|
視頻更 多
超強颱風“摩羯”逼近 香港嚴陣以待
在香港過聖誕節很熱鬧!旅客大讚香港聖誕節氣氛濃厚
香港聖誕好去處|一片帶你走遍香港聖誕“打卡”熱點
不一樣的“大熊貓聖誕” 盡在香港海洋公園
演唱會開20場都不夠賣!為什麼那麼多人支持劉德華?
遇上瘋狂“雙十一” TVB演員轉當菜鳥店長差點撐不下去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