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彈實射多枚脫靶引質疑 台軍解釋:射手新、彈藥舊香港新聞網8月28日電 台軍近日在屏東舉行“天馬操演”實彈射擊,並首次公佈新型“陶”式導彈車,只不過在演訓過程中,卻出現多次疑似脫靶、導彈途中爆炸直接墜海的情形,引發外界質疑命中率過低。對此,台防務部門解釋,此次操演過半數為“生手”,並坦承部分彈藥失效,下周會召開檢討會。 台軍8月26日在屏東舉行“天馬操演”實彈射擊。(圖源:台灣“中央社”) 據台媒報道,台灣陸軍8月26日在屏東枋山地區實施“天馬操演”,並首度採用新式載台與發射系統,實彈射擊舊型“陶-2A”導彈,希望透過對海上靶船實射,提升及驗證台軍灘岸反裝甲能力。只不過,訓練射擊狀況並不理想。 報道稱,台軍白天一連發射17枚“陶-2A”導彈:前兩枚均精準命中位於1500公尺遠的靶船,但第三輛發射車瞄準射擊2000公尺遠的靶船時,則是提前落海,之後僅第8、10、12、13、14、17枚飛彈命中目標。夜間射擊12枚,命中11枚。 據悉,白天射擊最早傳出是打17枚僅命中7枚,經查後實際命中10枚,後來又統計還有4枚是故障彈。但即便如此,仍讓台軍方“大跌眼鏡”,不敢置信。 有台軍方人士說,“陶”式導彈精準度一向很高,以往未聽說過如此低的命中率,而且今次特別邀請媒體採訪,代表有所準備,實在不該出現這麼多故障彈。 台軍實彈射擊多枚導彈脫靶,也引來外界關注和議論。有台灣網友指責美國提供的是“殘次品”,“賣給我們什麼破東西”,並質疑電視宣傳短片都是“剪接過的”。有人則不解“這麼近的距離,對於靜止不動的目標竟然都打不到?” 對此,有台灣退伍老兵辯駁,稱射擊的是至少已儲存15年的“屆壽彈”,失效機率高,加上操演場景設計不合理,射手沒有充足的時間瞄準,才會有這種現象。 面對外界質疑,台防務部門訓練參謀次長室軍事訓練處處長劉慎謨今日(28日)在記者會上坦承,這次射擊操演有些沒有命中,有些彈藥失效,下周會召開檢討會,針對人員訓練、裝備檢整、射擊方式、天候等,做全面檢視,作為明年訓練的依據。 台“陸軍司令部”參謀長陳建義則補充,檢討會並非討論懲處,指這次參與演練官兵,超過一半都是“生手”。他並稱,作戰場景下究竟能命中多少發,也與彈藥籌獲、採購有所關聯,這些都是訓練預期取得的參數,以及檢討策進作為。 事實上,台軍演訓發生脫靶意外,已經不是第一次。2023年“天馬操演”期間,有4枚“陶”式導彈接連脫靶,包括在飛行中墜海,另有1枚直接打錯目標。更滑稽的是,在導彈脫靶後,現場主持人仍對著話筒高喊“命中目標”。 當時有人解釋,指台軍所裝備的“陶”式導彈本身已經老化,其採用的銅質拖曳導線容易受到海水鹽霧影響,出現故障是難以避免的。 據報道,台灣新購的“陶-2B”導彈,受疫情、原料短缺及供應商產製期程衝突等影響,美方交貨延宕,目前先給發射裝備,導彈預計於今年底交貨。“陶-2B”導彈將捨棄舊型“陶-2A”的銅線引導,改以無線射頻導引,射程可達4500公尺以上。(完) 【編輯:石歡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