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綠電平台”爭議不斷 輿論憂淪“另一個錢坑”香港新聞網1月10日電 因配合台當局推動離岸風電台產化政策,台灣“中鋼”早年成立興達海基,最終卻以虧損64億元(新台幣,下同)收場,最近又被指定投資一家與綠電相關公司——台灣智慧電能公司(簡稱台智電,又被稱為綠電好市多),引發“中鋼”內部不滿,擔憂成為繼興達海基後“另一個大錢坑”,質疑聲浪不斷。 對此,台灣經濟部門負責人郭智輝掛保證稱,台智電絕對不會虧損,“中鋼”如無法取得工會共識,可以隨時退出。 資料圖為台灣彰化西濱沿海風電場。(香港中通社圖片) 綜合台媒報道,為解決離岸風電開發成本過高、企業買不到綠電問題,台灣經濟部門主導、要求“中鋼”成立了綠電銷售平台“台智電”,希望藉由官方及民間合作,助力企業購買綠電。具體操作就是,由台智電統購離岸風電,再賣給售電同業分銷。 消息傳出後,“中鋼工會”對此表達出強烈不滿,指在缺乏完整配套與計劃的情況下,該平台可能成為另一個錢坑,危害中鋼股東及員工權益。 工會的擔憂,其來有自。2018年,台當局要求“中鋼”成立子公司興達海基,打造百分百台產離岸風電水下基礎,當時已有質疑指出,興達港水深不足,且淤積嚴重,不符風電發展要求,但台當局仍執意推行,結果大虧64億元,台當局還以“接單方式無競爭力”為由卸責;此事尚未止血,又要“中鋼”成立綠電平台、自承風險。 除了“中鋼”內部反對加入,台灣“朝野”立委也有意見。 國民黨立委張嘉郡認為,參與投資台智電的企業,並非出於市場需求,而是政策所逼。她也擔憂,台智電被迫“高價購電、低價售電”,恐步上台電財務虧損的後塵。 民眾黨立委張啟楷則舉例稱,過去綠電賣5元,台積電都嫌貴不買,到時若這家售電平台購買大量綠電,但缺乏買家,最終還是由“中鋼”和台電自行消化。 民進黨立委林岱樺火力更猛,指興達海基64億元打水漂,就是離岸風電台產化政策錯誤,是一種“政策殺人”。她認為,如果平台真有利可圖,就由其他民間股東或泛公股公司去接,“為何一定要押著中鋼做這件事”? 對此,台經濟部門負責人郭智輝表示,沒有強迫投資,並拍胸脯保證“不會虧損”,但最後也鬆口稱,若“中鋼”無法與工會達成共識,可在4月募資後隨時退出。 民進黨執政這幾年,以能源轉型之名,推行各種綠電政策,結果卻爆雷不斷,大量農田、魚塘被毀。“風光綠電的惡夢該醒了”,台灣“中國時報”1月7日刊文指出,台灣綠電近來屢傳各種壞消息,民進黨當局的綠能政策究竟能走多遠,讓人質疑且憂心。評論稱,由於官商勾結弊案過多,最新民調已顯示,近7成民眾對台灣發展綠電沒有信心。 台灣“聯合報”也評論稱,台灣“中油”、台電和“中鋼”過去都是“金雞母”,貢獻巨額稅收,近年卻連續虧損。究其原因,都與背負不當能源政策包袱有關。民進黨為了“非核”,不惜成本發展綠電,並大量採用昂貴的天然氣發電,將所有壓力轉嫁到企業身上。然而,諸如“雲豹”等大小綠電新貴卻都能依附政策飛黃騰達。 “聯合報”稱,目前台智電的功能定位,比較像是要解決上游離岸風電業者的銷售,自己則要承受極大的囤電風險。再者,該公司董事長目前由台經濟部門標準局長陳怡鈴暫代,實則大權將由“小英男孩”鄭亦麟掌控。這樣經營的模式,或有利綠營裙帶企業發展,但對“中鋼”或台智電而言,誰能感到放心?(完) 【編輯:石歡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