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台灣

台灣旅遊業至今仍深陷寒冬:內外交困待破局

分享到:
2025-03-31 16:20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3月31日電(編輯 凌玉輝)近年來,台灣旅遊業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出入境遊客人次逆差與產值逆差雙雙刷新歷史紀錄,這一現象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思考:究竟為何國際及大陸遊客都對台灣旅遊望而卻步?

台灣彰化縣員林市的八堡圳大排兩側種植的黃花風鈴木,目前正是盛開綻放時刻,許多旅行社為此特別新增秘境景點,讓這里ㄧ夕爆紅,成為民眾及網紅爭相前往拍照打卡最熱門的景點。 香港中通社圖片

據台交通部門觀光署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台灣地區出境人數高達1684.9萬人次,而入境旅客僅有785.7萬人次,兩者相差899.2萬人次,創下了“史上最慘”的旅遊逆差紀錄。這一驚人數字的背後,既有著島內民眾“報復式”出境旅遊的因素,也折射出了入境旅遊市場的持續低迷態勢。

面對如此困境,台灣觀光署在日前將逆差歸咎於“報復性旅遊潮衰退”以及日本等旅遊市場的匯率優勢。例如,日元貶值使得旅費相對便宜,其他國家旅客因此更多選擇前往日本旅遊,從而稀釋了來台旅客數量。

然而,這一解釋卻引發了島內輿論的強烈質疑。網友們普遍批評當局忽視了本土旅遊環境存在的諸多缺陷,如物價飛漲、罰單泛濫、基礎設施建設老化以及詐騙事件頻發等問題,這些因素嚴重影響了遊客的旅遊體驗。

台媒以2023年公開數據推算,入境旅客在台人均消費41590元(全文金額均為新台幣),按照785.7萬人次計算,產值約為3267.7億元;而台灣民眾出境遊平均每趟花費60481元,按1684.9萬人次計算,總花費約10190億元。這意味著,台民眾出境消費額比境外旅客來台消費額多出6922.3億元。

從遊客數量增長情況來看,2024年赴台旅客雖然較2023年增長了21%,但僅為2019年的五成多,且恢復速度明顯低於日本、泰國、香港等旅遊熱門目的地。更為嚴峻的是,2024年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和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遊客數量甚至出現負增長。

對於國際遊客而言,台灣在外國人眼中因兩岸局勢的不穩定性而被貼上了“亞洲火藥庫”的標籤。外媒頻繁報道的軍機繞台、軍演封鎖等消息,讓許多潛在遊客對台灣的安全環境憂心忡忡。此外,台灣旅遊的性價比也在逐漸下滑,旅費高、性價比低等問題成為了一些國際遊客望而卻步的重要原因。

而對於大陸遊客來說,民進黨當局的政治操弄無疑是影響他們赴台旅遊意願的關鍵因素。民進黨當局頑固謀“獨”挑釁,不斷激化兩岸對立對抗,還刻意阻撓破壞兩岸交流合作。這一系列行徑不僅導致兩岸關係持續緊張,也嚴重打擊了大陸遊客對台灣的旅遊信心。

事實上,大陸遊客曾是台灣旅遊業的重要支柱。然而,隨著民進黨當局對大陸遊客設置諸多限制,台灣觀光業所期盼的“陸客潮”遲遲未能到來。數據顯示,大陸遊客數量急劇減少,從2019年的271.4萬人次降至2024年的極少數。這一變化不僅使台灣旅遊業收入大幅縮水,也對島內交通、住宿、餐飲等多個行業的發展造成了嚴重影響。

以旅館業為例,受旅遊市場低迷的影響,台灣的國際觀光旅館數量從2019年的80家減少到2024年的71家,一般觀光旅館也從47家減至45家,部分業者被迫退出市場或轉型。即便有業者進行改裝提升服務,但由於入境旅客不足,平均住房率仍下滑6%至7%。為應對成本上升,許多旅館不得不將房價上調約20%。

如今,陸客來台遙遙無期,台灣又難以找到替代的境外客源,旅遊業可謂內外交困。

面對如此困境,台灣商總榮譽理事長賴正鎰呼籲當局正視開放陸客來台的重要性,建議盡快恢復到2015年兩岸交流最高峰時的規模,包括每周890個航班,47個試點城市來台自由行等。他強調,改善兩岸關係將有助於提升台灣產業與旅遊業的競爭力,為台灣旅遊業的發展帶來新的生機與希望。


【編輯:淩玉輝】

視頻

更 多
【通講壇】東部戰區開展聯合演訓,背後有這三點考量?
鄧炳強:感動市民明白維護國安重要性 現時香港仍面臨四大國安風險
22年的懷念 歌迷永遠寵愛張國榮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
記者帶你走一圈!看首次於香港啟德體育園舉辦的七欖氣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