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地治理地下水超採及復甦河湖生態見成效香港中通社北京3月22日電(特約記者 莊恭)適逢第30屆“世界水日”和第35屆“中國水周”,中國水利部表示,通過綜合治理,內地在治理地下水超採以及復甦河湖生態環境已見成效。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片 今年聯合國確定的“世界水日”主題為“珍惜地下水,珍視隱藏的資源”。“中國水周”活動主題為“推進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復甦河湖生態環境”。 目前,全國地下水的總儲存量約為52.1萬億立方米。其中北方地下淡水資源總儲存量約為35.5萬億立方米,占據全國地下淡水資源的95%;而南方地下淡水總儲存量大約在1.9萬億立方米,僅占5%。 北方地下水資源主要分布於鄂爾多斯盆地、東北平原、河西走廊、華北平原等地區;南方則主要集中在江漢洞庭平原、長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等地區。除此之外,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還有14.7萬億立方米的鹹水地下水儲存。 由於地下水呈現北多南少的格局,北方也成為超採地下水的重災區。目前,水利部正在全力推進華北地區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對超採偷採地下水的企業和個人實施追責和重罰并舉,收效明顯。監測分析表明,治理區的地下水水位與綜合治理前相比總體回升。2021年底,京津冀治理區淺層地下水水位較2018年同期總體上升1.89米,其中北京市上升5.67米,天津市上升1.08米,河北省上升1.69米。深層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4.65米,其中天津市回升5.97米,河北省回升4.44米。華北平原地下水超採狀況開始好轉。 同時,2021年,京津冀22條(個)河湖累計實施河湖生態補水85億立方米,永定河、潮白河、滹沱河、大清河、南運河等多條河流全線貫通,形成最大有水河長2355公里,最大水面面積750平方公里。經測算,通過河湖生態補水累計入滲回補地下水近80億立方米。補水河湖周邊10公里範圍內淺層地下水位平均回升2.4米。 長江流域具有重要的地下水資源地位。2019至2021年,中國地質調查局通過對長江流域地下水資源的調查顯示,長江流域總體地下水資源十分豐富。在長江大保護的背景下,通過管制地下水過度開採量、合理調配水資源供給,以及人工回灌等手段,局部地區由於以往不合理的開發所引發的環境地質問題已大為改善,岩溶塌陷、地面沉降等問題得到了較好控制。 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水資源與水文地質室主任黎清華表示,今年,國家將繼續完善長江流域的地表水-地下水一體化調查監測體系,以水資源承載力為依據,提出城市、人口和產業發展合理規劃建議。針對受損的河湖濕地,實施生態補水、水質治理修復等措施,助力長江流域生態保護修復。 今年水利部還將以京津冀、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及遼西北地區、西遼河流域、黃淮地區、鄂爾多斯台地、汾渭谷地、河西走廊、天山南北麓及吐哈盆地、北部灣地區等11個區域為重點,明確治理目標、措施、任務,深入推進全國地下水超採治理工作。 同時,在復甦河湖生態環境方面,由水利部聯合財政部共同啟動的“水美鄉村建設試點”工作,目前已開展了三批共127個試點縣建設。從實施情況看,已累計治理農村河道3800公里,湖塘1300多個,受益村莊3300多個,農村河湖面貌煥然一新,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完) 【編輯:黎金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