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中國文化史導論》首次推出簡體橫排版香港新聞網3月9日電 北京商務印書館8日晚在線舉辦月度新書發佈會,首次獨家推出國學大師錢穆《中國文化史導論》的簡體橫排版,受到廣大讀者關注。 錢穆是在兩岸三地均影響深遠的一代鴻儒,生於1895年,字賓四,江蘇無錫人。天生聰穎,博聞強記,七歲入私塾學習,中學就讀常州中學堂。1912年至1930年間,先後在小學、中學、師範任教。1923年著《先秦諸子繫年》,1930年撰《劉向、劉歆父子年譜》。1930年秋獲史學家顧頡剛推薦任燕京大學國文講師,其後任北京大學史學系副教授,兼任清華、燕京、北平師大史學教授。 錢穆(香港中文大學官網)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錢穆隨北大南遷昆明西南聯大,繼續從事中國歷史和文化的教學、研究工作,先後出版 《國史大綱》《中國文化史導論》等論著,批駁反中國文化的謬誤。 1949年,錢穆南來香港,創立亞洲文商夜書院,1950年與唐君毅、張丕介諸先生改組為新亞書院,出任首任校長,及後新亞書院獲香港政府邀請參加組創香港中文大學。 1967年10月,錢穆遷居台北,1968年獲中央研究院院士,後任中國文化學院史學教授。1990年8月30日晨,台北大風雨。9時許,錢穆於台北杭州南路新遷寓所去世。 錢穆生有三子二女,但皆在大陸。1990年9月2日,得知父親去世的消息,次子錢行、三子錢遜,長女錢易、幼女錢輝遂申請赴台奔喪(長子錢拙於20世紀80年代患癌症去世),參加9月26日在台北舉行的公祭。但由於兩岸關係的原因遭到拒絕。無奈之下,錢氏子姪只好趕赴香港,參加9月30日在香港新亞書院舉行的公祭。 “父死而子不能送終”,對於以慎終追遠為文化傳統的中國人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場人間悲劇。 2023年版《中國文化史導論》(豆瓣網) 《中國文化史導論》是一部寫於抗戰時期的“指陳中國文化之真相”的力作,是錢穆在完成《國史大綱》後,由歷史研究轉入文化研究的轉折點,亦可稱為《國史大綱》的姊妹篇。錢穆甚為珍視這部作品,曾自言:“余對中西文化問題之商榷討論屢有著作,而大體論點並無越出本書所提主要綱宗之外。” 他從地理背景、國家觀念、治理手段、經濟政策、民族意識、生活形態、宗教思想、文藝學術等方面對中華文化進行評介,兼及比較中西文化的差異,進而提出中國文化是“舉世農耕和平文化最優秀之代表”。該書有指陳,有回顧,也有展望和預測,集中反映了錢穆對中國文化深層次的認識和思考。 《國史大綱》《中國文化史導論》的繁體竪排版作為經典版本,曾鼓舞無數學子,開啟幾代人的國史閱讀啟蒙。而《中國文化史導論》簡體橫排版的推出可以讓更多讀者能更方便地閱讀錢穆的經典著作,與錢穆畢生所致力的一樣,頗具文化普及之功。(完) 【編輯:吳一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