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重大發現!南海1500米深度海域發現古代沉船香港新聞網5月22日電 國家文物局21日發布深海考古取得重大進展。5月20日,國家文物局使用“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在沉船遺址核心堆積區西南角布放水下永久測繪基點,並進行了初步搜索調查和影像記錄,正式啟動了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古代沉船遺址的考古調查工作,開啟了中國深海考古的新篇章。據透露,兩處古代沉船遺址其中一處遺物以瓷器為主,推測文物數量超過十萬件,根據出水文物初步判斷為明代正德年間。另一處以大量原木為主,初步研判是從海外裝載貨物駛往中國的古代沉船,時代約為明代弘治年間。這一重大發現實證了中國先民開發、利用、往來南海的歷史事實。 去年10月,中國南海西北陸坡約1,500米深度海域發現兩處古代沉船。2023年5月20日,沉船水下永久測繪基點已布放。圖為使用“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進行深海考古作業。 中新社 深海考古是世界水下考古研究的前沿領域,也是中國水下考古的重要發展方向。近年來,中國深海考古迅速起步,取得了重大進展。2018年4月、2022年8月,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等單位先後在西沙北礁海域、西沙海槽海域成功實施兩次深海考古調查,發現若干沉船和遺物點。 據悉,2022年10月,在中國南海西北陸坡約1,500米深度海域發現兩處古代沉船。其中一處遺物以瓷器為主,推測文物數量超過十萬件,根據出水文物初步判斷為明代正德年間(1506—1521),定名為南海西北陸坡一號沉船。另一處以大量原木為主,初步研判是從海外裝載貨物駛往中國的古代沉船,時代約為明代弘治年間(1488—1505),定名為南海西北陸坡二號沉船。 國家文物局高度重視這一發現,迅速組織專業力量制定水下考古調查方案,開展已提取文物的保護修復。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將嚴格按照水下考古工作規程,用一年左右時間,分三個階段實施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古代沉船遺址考古調查工作。 沉船遺址發現的文物。 國家文物局供圖 首階段用載人潛水器採集樣本 其中第一階段將從今年5月20日持續至6月上旬,使用載人潛水器搜索摸清沉船分布範圍,對沉船遺址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資料採集和考古記錄工作,適量提取有代表性的文物標本,以及海底底質等科學檢測樣本;第二階段、第三階段計劃於2023年8月至9月、2024年3月至4月實施。考古調查工作結束後,將科學評估沉船保存狀況和技術條件,研究提出下一步考古和遺址保護方案。 國家文物局表示,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古代沉船保存相對完好,文物數量巨大,時代比較明確,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及藝術價值,不僅是中國深海考古的重大發現,也是世界級重大考古發現。這一重大發現實證了中國先民開發、利用、往來南海的歷史事實,對中國海洋史、陶瓷史、海外貿易史、海上絲綢之路研究等都具有突破性的貢獻。這一重大發現充分展示了中國深海科技與水下考古跨界融合、相互促進的美好前景,標誌着中國深海考古向世界先進水平邁進。 國家文物局將進一步加大深海考古工作力度。以一號、二號沉船為重點,在南海重點區域及重要航線常態化開展深海考古調查,推進海上絲綢之路考古研究。開展深海考古關鍵技術攻關和專用裝備研發,加快建設深海考古人才隊伍。切實加強兩處沉船遺址的保護管理,確保遺址和文物安全。 國產載人潛水器助力深海考古 中國水下考古自1987年開始至今已經發展30餘年,前30年,中國水下考古工作範圍基本局限於近海淺水區域,面對平均深度1,200餘米、面積逾200萬平方公里的南海只能望洋興嘆。2018年,中國水下考古開始實現零的突破,向深海挺進,而這一切得益於中國“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得到突破性發展。如今,“深海勇士”助力中國實現世界級深海考古重大發現,成為中國科技力和文化力“雙力”融合的註腳。 2018年1月,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與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合作,成立深海考古聯合實驗室,4月即在西沙北礁海域聯合實施了首次深海考古調查。水下考古學家借助“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累計下潛7次,最大深度1,003米,下潛時長共計66小時51分,採集到多件文物標本。本次深海考古的成功實施填補了中國深海考古的空白,意味着中國水下考古邁開了向深海進軍的步伐,體現了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和深海技術的突破性進展。 深海蘊藏着地球上遠未認知和開發的寶藏,深海進入、探測、開發方面的關鍵技術要靠自主研發。有專家預測,單在廣闊的南海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沿線上,就有不少於2,000艘古代沉船,這些對於中國考古而言都意味着是重大的寶藏。 如今,隨着中國深海探測技術的進步,中國載人潛水器研發捷報頻傳。2012年,“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成功下潛到7,062米;2017年,國產化率達90%的“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完成海試;2020年,萬米級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進行了萬米級海試。而這些都將成為中國深海考古的重要利器,助力中國深海考古走得更遠,探得更深。相信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古代沉船遺址的考古調查只是一個開始,隨着中國深海考古的常態化進行,中國將對世界宣布更多更重要的發現。 中國近年來發現的沉船遺址 ◆“南海一號” 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絲綢之路向外運送瓷器時失事沉沒的木質古沉船,從泉州港駛出,沉沒地點位於中國廣東省(台山市海域),1987年在陽江海域發現,是國內發現的第一個沉船遺址,距今800多年,但因技術及資金問題而延遲研究。於2007年以整體打撈方式,把“南海一號”古沉船及其船貨整體起吊出水,移入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內。 ◆北礁沉船遺址 位於海南省三沙市西沙區中沙群島辦事處轄區永樂群島北端,西沙群島北礁東北礁盤上,南距珊瑚島32海里。經過1974年、1975年、 1996年、 1998-1999年四次西沙考古調查和水下文物發掘,在礁盤附近共發現十餘處沉船遺蹟,打撈上三千餘件從唐朝至清代的陶瓷器和大量歷代銅錢及銅器、銅錠、石製品等遺物。 ◆“華光礁1號”沉船遺址 位於華光礁環礁內側,1996年經當地漁民的偶然發現,推斷該船應是南宋中期,從福建泉州港啟航,途經海南,駛向東南亞地區的貿易商船。是中國第一次發現的有六層船體構件的古船,展現了中國古代造船工匠的精湛技藝,為中國水密隔艙船傳統技術又增添一個新的例證。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由國家博物館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和海南省文體廳文管辦共同承擔,調集全國水下考古專業人員組建西沙群島水下考古工作隊,分別於2007年3月-5月和2008年11月-12月實施西沙群島“華光礁1號”南宋沉船遺址發掘項目。這是中國首次大規模遠海水下考古發掘,共發掘萬件出水古瓷器。 【編輯:丘志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