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內地

“爾濱”,我終於懂你了!今年冬天,這座冰城為何能掘起?

分享到:
2024-01-12 17:10 | 稿件來源:“國家人文歷史”微信公眾號

【字號:

近日,以冰雪旅遊為中心的哈爾濱冬季旅遊熱度爆炸,頻頻佔據熱搜榜,推動著外界對這座城市的關註度上了一個新台階。

爾濱,你讓我感到陌生。來源/新浪微博截圖

哈爾濱凍梨擺盤之後又出現地瓜配勺。來源/新浪微博截圖

豆腐腦加了糖,烤紅薯加了勺……掏心掏肺掏家底,哈爾濱有刷不完的隱藏副本。來源/新浪微博截圖

儘管在這個黑龍江冰雪旅遊爆火的冬天,當地人屢屢自嘲“爾濱,你讓我感到陌生”,但這種所謂的陌生感,恰恰反映了哈爾濱的熱情。在哈爾濱喜迎八方來客的過程中,無論是廣西“小砂糖橘”,貴州“小折耳根”,四川“小熊貓”,都能在哈爾濱玩得開心,找到自己心儀的打卡場景。對外地遊客來說各種體驗可謂賓至如歸。

在哈爾濱喜迎八方來客的過程中,無論是廣西“小砂糖橘”,貴州“小折耳根”,四川“小熊貓”,都能在哈爾濱玩得開心。來源/新浪微博截圖

那麽,這座城市,究竟有什麽魅力呢?

何以冰城?探尋哈爾濱冰雪文化的底蘊

東北地區南部位於暖溫帶最北端,大部為中溫帶,大興安嶺山區則為寒溫帶,緯度較高。而從降水來看,我國濕潤區是南北兩端分布,東北許多地區為濕潤區,其他地區則是半濕潤區。由於這種寒冷濕潤的自然環境,冰雪文化在東北自然是根深蒂固、由來已久的。 特別是在黑龍江地區,因為緯度最高,濕潤區面積最大,所以最適合開展冬季冰雪類活動。東北地區特別是黑龍江的冬季旅遊有稀缺性是哈爾濱冬季旅遊爆火一個重要的基礎原因。我國的中、東部地區位於暖溫帶和亞熱帶,雖然同樣濕潤,但在氣候變暖的大環境下,整體氣候比較炎熱。西部地區緯度稍高,但依然不如東北地區高,而且氣候比較乾燥,也不大容易欣賞到冰封雪飄的冬季美景,進而不宜開展具有特色的冬季旅遊活動。

大興安嶺山區為寒溫帶,緯度較高。來源/紀錄片《航拍中國》截圖

很容易得知的是,哈爾濱冬季旅遊的突出優勢還是在於冰和雪,在此之上,才能以較低的成本製造出各種北國奇觀,運營寒冷地區特有的旅遊項目。因此一是需要寒冷的溫度,二是需要充足的水資源,否則就難以支撐旅遊的要求了。這種特殊的自然環境除了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培育了冰雪文化,也鑄就了在今日也難有對手的冬季旅遊目的地。借著這種優勢,在當代,哈爾濱打造了冰城的旅遊名片,成為了東北冬季旅遊最知名的IP。

哈爾濱被稱為冰城,要從1979年開始。哈爾濱著名警官作家修來榮、修來華兄弟中的修來華老先生在幫助哈爾濱叫響“冰城”名號並推廣出去的過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在這一年,編導、攝影師童國平應中央電視台嘗試新型紀錄片拍攝方式的號召,特別邀請了著名的相聲演員馬季和唐傑忠作為導遊,拍攝了電影《逛冰城》。這部電影初步介紹了哈爾濱的冰雕文化和吃凍梨、滑冰等黑龍江地區特有的生活方式。之後,更有關牧村等名家來哈爾濱拍攝音樂專題片《冰城之歌》,哈爾濱作為“冰城”的名氣便一炮打響。

1979年童國平應中央電視台嘗試新型紀錄片拍攝方式的號召,拍攝了電影《逛冰城》。來源/電影《逛冰城》截圖

這座冰城以集中展現了各種冰雪旅遊項目為最大的旅遊賣點,從歷史源流和文化交融的角度來看,其中比較有代表性意義的有冰燈、爬犁、滑冰等。冰燈和爬犁是南方小夥伴比較感興趣的新鮮東西,體現的是歷史源流,滑冰則比較多見,但其流傳到黑龍江也有文化交融的因素。

冰燈的起源,一說可追溯至金太祖完顏阿骨打起兵反遼,1115年其在上京(今哈爾濱市阿城區)建立金朝時,便以舉辦宮廷慶典為名,要求工匠鑿空冰塊,內盛蠟燭,即為冰燈。一說是清朝開始不斷放寬柳條邊禁令(清朝修建的邊墻,意圖保護人參、水獺、東珠等皇家獨享的奇珍異寶,主要圍住遼寧東部和黑龍江、吉林。)時,松嫩平原湧入了眾多民戶,其中有許多漁民。平原風大,他們若想在夜間冬捕,就要就地取材,於是將油燈放於鑿空的冰坨之中。這兩個說法如今已經難以考證是否真實,但是如果設計巧妙,蠟燭、油燈在一定時間內成為冰燈的光源也未嘗不可。後來油燈、蠟燭發展成了燈泡、霓虹燈,再到今天的發光二極管,但形式沒有大的變化。近年來,由於哈爾濱冰雪節學習了世界其他三大冰雪節的優秀經驗,把冰燈和冰雕結合在一起,或是冰燈殼上有冰雕,或是大量的冰燈堆積成一個大型冰雕,樂趣繁多。看點繁多。

哈爾濱冰燈。攝影/逐光獵影,來源/圖蟲創意

爬犁是何時被發明的就更難考證了,但其存在的時間恐怕比冰燈還要長,意義也更加重大。爬犁算是中國的叫法,實際上就是一種雪橇,二者微小的區別與其說是爬犁和雪橇的區別,不如說是東西方雪橇的區別。《黑龍江志稿》載:

“制如冰床,而不拖鐵條,屈木為轅,似露車座低,傍輪前有軛而高,駕以牛或馬,走冰上如飛。亦可施帷幕衾綢以禦寒。”

金昆等冰嬉圖卷(局部),此圖畫面右側眾人簇擁的就是皇帝華麗的冰床。來源/故宮博物院

這便將一個栩栩如生的古代爬犁展示在我們眼前。

爬犁還曾作為國家政權的重要交通工具存在。特別是元朝之後。元朝由於疆域廣闊,不得不依賴更加高效的交通體系來協助治理國家,因此其對中國郵傳制度建立整頓的貢獻很大,明、清大量借鑒沿襲了元朝的郵傳制度。在元朝,驛站分陸站、水站、海站,分別又有若幹種。陸站中東北即有一種特殊的“狗站”。

馬爬犁。來源/阿勒泰市博物館

“東北方面,自海西(今哈爾濱附近)至東黑龍江口,凡五十四站,其第三十二站藥乞站以下均稱狗站。”

在高緯度地區,冬季冰雪塞路,爬犁、雪橇一類的工具,其交通意義是極為巨大的。尤其是在交通科技並不發達的古代來說,說爬犁是一種基本的生活方式也不為過。皇太極曾對黑龍江地區評價道:

“自東北海濱,迄西北海濱,其間使犬、使鹿之邦,及產黑狐、黑貂之地,不事耕種、漁獵為生之俗……”

所謂的使犬、使鹿就是後金政權對不同區域人群的叫法。使犬是說用雪橇犬拉爬犁,分布相對靠南,基本是今天的滿族、赫哲族、錫伯族等民族。是說馴化了馴鹿、馬鹿、四不像等鹿類動物拉爬犁,使鹿部落基本分布在大小興安嶺及以北,依蘭、密山以東北,基本是今天的鄂倫春族、鄂溫克族等民族。(出自《吉林舊聞錄》)當然,使犬和使鹿並不是絕對的,偶爾也會有交替。除此之外,還有馬拉爬犁、羊拉爬犁等不多見的方法。因此,滿族人不吃狗肉、不用狗皮制品的禁忌可能也與狗曾經作為重要交通工具有一定關係。

現代貼狗拉爬犁場景魚皮畫。來源/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

滑冰則是典型的漢族運動,《宋史》中即有皇帝“幸後苑,觀冰嬉”的記載。而到了清朝,在直隸、山西為主的地區,滑冰更是成為了深入民間的大眾性運動。後來在移民潮之中,這項運動被華北移民帶到了東北地區,尤其是在黑龍江,當地人民對它有極大的熱情。在相距不遠的時間裏,以北歐為淵源的西方滑冰也開始被中國人所了解,哈爾濱又有大量的外國僑民。從此以哈爾濱為中心,滑冰文化加速向外擴張。2022年,新華社曾報道,國家統計局信息民調中心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方法,調查了全國31個省(區、市)18歲以上的城鄉居民。從地域上看,東北地區冰雪運動參與率明顯高於其他區域,其中黑龍江省是全國最高,甚至在中考體育科目中都要考滑冰。在離哈爾濱不遠的倭肯河流域,有一座不大的城市叫做七台河。雖然它的人口不足百萬,但作為享譽世界的“短道速滑之鄉”“奧運冠軍之城”,七台河人獲得過的國家級以上金牌已經有七百多枚。

從地域上看,東北地區冰雪運動參與率明顯高於其他區域,其中黑龍江省是全國最高。

在以小見大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小擺設、交通方式乃至體育運動中深厚的冰雪文化底蘊和長期的文化交融。

冰和雪不過是冬天很不起眼的東西,但是依然能被東北人玩出來花,這其中除了冰雪文化傳承的厚重底蘊外,東北人在近現代對文娛項目不斷的創新發展也是至關重要的。

東北作為老工業地區,城鎮化率高,積累豐厚,市民文化素質較高,因此市民文化娛樂生活也較為豐富。可以說,如果不是因為有悠久的工業社會發展史,東北地區的文娛旅遊特色就稀薄了很多。旅遊經濟的順利發展是基於哈爾濱厚重的文化底蘊,而大力發展旅遊業也是老工業城市轉型的突破口之一。

東北作為老工業地區,城鎮‍化‍率高,積累豐厚。來源/紀錄片《尋味中華》截圖

工業底蘊帶來旅遊需求

哈爾濱地處黑龍江南部,松嫩平原的核心位置。不同於沈陽這種建立時以舊式政治軍事功能為主導的市鎮,它是一個自發形成的工商業市鎮。

促使它形成的核心要素是交通優勢。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至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隨著中東鐵路的建設,工商業及人口開始在哈爾濱一帶聚集。中東鐵路是沙俄為加快侵略內外東北地區,掠奪資源和運送軍隊而修建的丁字型鐵路,1896年李鴻章和俄方簽訂《中俄密約》,始規定修築此鐵路。這條鐵路西從滿洲裏與西伯利亞鐵路東段相連,東由綏芬河通向海參崴,中部則從哈爾濱延伸向南,直到旅順(今大連市旅順口區)。由於鐵路對商品的集散作用相比舊式驛道簡直是降維打擊,處於丁字路口並能聯通域外的哈爾濱很快就取代了舊省會齊齊哈爾的樞紐地位,長期以特別市的形式存在,並成為所謂“北滿地區”的中心。

中東鐵路開工慶典。來源/紀錄片《中東鐵路》截圖

此外,鮮有人知的是,哈爾濱除了是一座火車拉來的城市,也是一座輪船拉來的城市。由於三江平原三江交匯,向下航行可直通日本海與鄂霍次克海,沙俄早已垂涎航運之利。早在1858年簽訂《璦琿條約》時,就故意混淆黑龍江和松花江的區別,派兵船闖入作為我國內河的松花江,此後俄船長期在松花江面上執行軍事運輸任務。1905年俄國戰敗於日本,被迫出讓哈爾濱為國際商埠,隨後哈爾濱港即成為了東北地區水陸換裝的樞紐港口。1907年東三省總督徐世昌為與俄爭利,組建了中國人自己的機械運輸船隊,後張作霖又在哈爾濱建立東北軍的海軍司令部和海軍學校,都促進了哈爾濱航運事業的發展。時至今日,道外區依然生活著大量的海員、碼頭工人和他們的後代。

單從經濟上講,舊時的哈爾濱完全可以稱得上東北地區的經濟中心,即便當時中國的工商業經濟基本受制於外國資本集團,但其投資分布是大體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據愧瀛濤先生著《中國近代不同類型城市綜合研究》,到1927年,哈爾濱的外商投資廠數有71家,總投資額折合銀元兩億六千多萬元,在全國僅次於上海、天津、武漢,在東北地區,甚至多於長春、奉天、營口、大連、齊齊哈爾相加之和,這種態勢一直保持到九一八事變爆發,東北淪陷。

在日佔時期,哈爾濱的民族工商業蒙受了巨大損失,不僅產量、產值銳減,而且從一個有一定重工業基礎的城市變為了一個基本只有消費品工業和商業的城市,其城市實力受到了較大的損害。為了應對這個困難局面,建國後,黨和政府不得不采取“南廠北遷”的措施,以行政手段調整東北各地的生產關係,以促進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順利開展。此後,這座被毛主席稱為“共和國長子”的城市的發展開始恢復正軌,形成了以“三大動力、十大軍工”為核心的重工業體系和哈軍工、哈工大等院校為核心的科研體系。時至今日,這座有著輝煌悠久的老工業發展歷史的城市依然是國家重要的工業基地和科研基地。

這座被毛主席稱為“共和國長子”的城市形成了以“三大動力、十大軍工”為核心的重工業體系和哈軍工、哈工大等院校為核心的科研體系。來源/紀錄片《絕密哈爾濱》截圖

旅遊乃至文娛行業和工業化發展的關係是比較大的,現代意義上的旅遊、文娛正是基於工業社會的發展而產生。高樓大廈、機器轟鳴、班次嚴格的工作場景使工人身心俱疲,有迫切的放松身心需求。工業化使人口向大型市鎮集聚,匯聚了大規模的消費人群。工業化推動了交通設施的發展完善,便利了城郊之間的通行。工業化推動了社會財富的增長和消費的增加,也促進了城市文化、市民通俗文化的形成。因此,大規模進入工業社會較早的東北地區有發展旅遊業的先天優勢,他們也妥善運用了這項優勢。長期以來,哈爾濱市民本地遊的熱情就是十分高漲的。哈爾濱的第一屆冰燈遊園會就是1963年任仲夷發動各部門職工,大家攜手創作的各種小產品的集中展覽,這種豐富市民冬季文化娛樂活動的思路在當時被稱為“冰燈精神”。

“他們將冰燈扣在山坡上,擺在墻垛上或掛在樹枝上,安上電燈泡或點燃蠟燭,有的用初春柳樹生出的‘毛毛狗’點綴。市食品公司用菊花、活魚等凍制出 30多朵冰花。哈爾濱藝術學院美術系的學生用天然雪塑造出一只大象。職工們凍出一條冰道,做了小爬犁供孩子玩耍……”

哈爾濱冰燈。攝影/馬成軍,來源/圖蟲創意

由此可見,工業化對旅遊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本地人熱愛旅遊、了解旅遊,有豐富的文娛活動,才能吸引到外地遊客體驗當地的民俗風情。冰雪文化底蘊和工業化推動的市民文娛活動,是哈爾濱成功的兩大王牌。儘管這兩點優勢在東北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哈爾濱最大程度地利用和結合了這兩點優勢,也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功。

一座城市馳名中外的旅遊招牌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造就的,它體現的是一種從市民基本的生活方式出發,自內而外對遊客散發出的吸引力,是哈爾濱的“keep real”。而大家喜歡的,也是這樣真實的哈爾濱。

你有見過念誦著祝詞舉行鷹神祭的薩滿嗎?

你有和朋友在冰屋子裏吃過熱氣騰騰的火鍋嗎?

這些獨特的浪漫,在哈爾濱都有。

現代麅頭帽。來源/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

【編輯:丘志彬】

視頻

更 多
一塊錢竟也能買到日用品?記者深入香港“淘多多”尋其“生存秘訣”
【你不知道的香港】麒麟開光 造福四方!隱藏在香港村落中的“客家麒麟”
想看大熊貓去海洋公園 想感受大熊貓氣氛去香港南區!
歷屆最多!中國香港派出74名運動員出戰哈爾濱亞冬會 
“熊貓列車”本周六首航!高鐵限定款“熊貓皮膚”到底長啥樣?
詩仙翩然而至 舞劇《李白》震撼香港觀眾
8000位跑手港珠澳大橋跑馬拉松 郭晶晶江旻憓驚喜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