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內地

廣州加入!中國GDP破3萬億城市達到5個

分享到:
2024-01-16 09:17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1月16日電 1月15日上午,中國廣東省廣州市代市長孫志洋在廣州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到,預計2023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萬億元。無獨有偶,今年1月1日,中國重慶也曾宣布全市經濟總量首次突破3萬億元。隨著重慶、廣州相繼宣布GDP破3萬億元大關,這也意味著在繼上海(2017年)、北京(2018年)、深圳(2021年)之後,中國“GDP3萬億俱樂部”城市也達到了5個。

廣州城市景色。圖自廣州城投集團

廣州全力重返經濟第四城

1949年,廣州經濟基礎薄弱,GDP僅為2.98億元,1978年提高到43.09億元。改革開放初期,廣州經濟總量在全國主要城市中居第八位,不僅低於北京、天津、上海,也低於瀋陽和武漢等城市。

1978年,廣州地區生產總值僅為43億,到2023年破3萬億,廣州用了45年。

1989年起,廣州連續27年經濟總量居全國第三,僅次於上海和北京。其中,2010年,在亞運會的助力下,廣州實現GDP突破1萬億元的歷史性跨越,成為繼上海、北京之後第三個進入GDP“萬億俱樂部”的城市,也是首個經濟總量過萬億元的省會城市。

1949年以來廣州市GDP增長圖。圖自央視網

自2012年以來,廣州幾乎每年邁上一個千億元台階,2013年邁上1.5萬億元台階,2017年衝破2萬億元,2020年再上2.5萬億元台階。

如今,廣州將再次迎來城市的“高光”時刻,GDP突破3萬億元,成為“3萬億俱樂部”的一員。

據悉,廣州是中國華南地區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城市,製造業產品體系較完備,擁有41個工業大類中的35個。

2023年,廣州新增5G基站1.52萬座、總數達9.17萬座,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13%。新能源汽車產量65萬輛、增長1.08倍。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總產值比重30%以上。

廣州素有“創新之城”的美譽,擁有21家國家重點實驗室,246家省重點實驗室,84所高校,在校大學生165萬人,居全國第一。

2023年,廣州顛覆性技術創新中心掛牌,4個項目入選中國國家顛覆性技術專項,居全國第二。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分別增至1.3萬家和2.1萬家,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5家,實現翻倍增長;入選全球獨角獸企業22家,增量在中國城市中排名第一。“廣深港”科技集群在全球創新指數排名連續四年居第2位;在自然指數科研城市排名中,廣州躍升至全球第8位。

“山城”重慶景色。圖自重慶市政府網站

重慶“3萬億”,如何煉成?

廣州之前,作為中國直轄市的重慶市已經宣布經濟總量首破3萬億元,重慶也成為西部地區第一個“GDP3萬億俱樂部”城市。

前些年,重慶還在與蘇州、天津一道爭奪GDP第五城之位,如今卻一路勢如破竹,與廣州展開了第四城之爭。

其實,重慶經濟實力一直都不弱。在計劃經濟時代,重慶就是重要的老工業基地之一,1980年代GDP總量一度躋身全國前四。

後來,在改革開放的助力之下,廣州、深圳、蘇州等沿海城市後來居上,逐步超過中西部強省會,但重慶始終沒有脫離十強城市矩陣。

近年來,隨著西部大開發等戰略的推進,重慶迎來飛速發展期。

第一個助力在於大投資。

早些年,重慶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通過源源不斷的轉移支付,藉助天量投資拉動GDP。

近十年,重慶固定資產投資占GDP比重維持在80%左右,2015年更是達到89.48%的峰值,而廣州、深圳的投資占比僅為20%~30%。

如今,投資之外,工業開始崛起,再加上中國國家戰略對成渝第四極的全面傾斜,重慶發展步入快車道。

其實,重慶本來就是老工業基地,底子在計劃經濟時期就已打好。

無論是一五、二五時期中國國家重點項目的投資傾斜,還是1960年代“三線建設”時期,來自東部及東北地區大量工廠、技術人員的遷移,都為重慶打下強勁的工業基礎。

近年來,經過10多年培育,重慶的汽車、電子兩大支柱產業蒸蒸日上,雙雙指向萬億級產業。

根據規劃,到2027年,重慶將建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製造兩大萬億級產業集群,推動形成智能裝備及智能製造、食品及農產品加工、軟件信息服務產業集群3大5000億級集群,帶動經濟再次躍升。

這些產業的崛起,為重慶在天量投資驅動之後帶來新的增長勢能,從而走出了與天津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

不容忽視的一點是,重慶還是中國國家戰略最為傾斜之地,也是轉移支付的主要受益者之一。

從西部大開發到西部陸海新通道,從國家中心城市到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到國家交通第四極,從一帶一路到長江經濟帶,再到國內大循環戰略支點……論政策密集度,重慶僅次於京滬深。

從轉移支付來看,作為中國西部省份,又要兼顧三峽庫區發展的重任,重慶歷來都是財政轉移支付的受益方,每年來自中央財政的補助超過2000億元,而廣州則是淨貢獻的主力。

可見,重慶的政策密集度,僅次於京滬深,遠遠超過包括廣州在內的其他地市。(完)

【編輯:豐悅】

視頻

更 多
一塊錢竟也能買到日用品?記者深入香港“淘多多”尋其“生存秘訣”
【你不知道的香港】麒麟開光 造福四方!隱藏在香港村落中的“客家麒麟”
想看大熊貓去海洋公園 想感受大熊貓氣氛去香港南區!
歷屆最多!中國香港派出74名運動員出戰哈爾濱亞冬會 
“熊貓列車”本周六首航!高鐵限定款“熊貓皮膚”到底長啥樣?
詩仙翩然而至 舞劇《李白》震撼香港觀眾
8000位跑手港珠澳大橋跑馬拉松 郭晶晶江旻憓驚喜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