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預期中國經濟增速至4.6% 投信心票分享到:
香港中通社1月31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葉永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的更新版,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上調至3.1%,較去年10月預測值高出0.2個百分點;另外,預期中國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速分別為4.6%和4.1%,前者較去年10月的預測上調了0.4個百分點。受訪學者指出,這如同對中國經濟發展投下信心一票。 新華社資料圖片 報告提到,中國的財政刺激措施、以及大型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強勁表現,都提振了全球經濟發展的信心。其中,發達經濟體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測值為1.5%;美國為2.1%;歐元區為0.9%;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為4.1%。報告又預計2025年全球經濟增長為3.2%,與此前的預測持平。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皮埃爾-奧利維耶·古蘭沙表示,全球經濟繼續表現出“令人矚目的”韌性,通貨膨脹穩步下降,增長依然堅挺,“軟著陸”的可能性增加,但經濟擴張步伐仍然較慢。 報告同時指出,從中期來看,人工智能(AI)技術可以提高勞動者的生產率和收入,不過這也取決於各國如何開發和利用人工智能的潛力。 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副教授劉春生1月31日接受香港中通社採訪時指出,IMF這份報告整體上來說,對於中國而言是一個好消息,畢竟整個世界經濟,就是中國外循環的大環境。外部環境改善、需求增加,會減緩中國經濟面臨的重重困難和壓力,今年中國經濟仍會繼續向5%的增長目標邁進。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指出,大型新興市場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呈現出比預期更為強勁的韌性,特別是中國提供了強有力的財政支持。此外,通脹水平走低讓美聯儲和歐央行在今年步入降息周期,多次降息能够刺激消費,提振投資,進而促進經濟增長。 報告亦指出,在供給側問題緩解和限制性貨幣政策背景下,大多數地區的通脹下降速度快於預期。但古蘭沙警告,中東地區地緣政治、紅海局勢持續緊張,這些因素都可能擾亂大宗商品和供應鏈,給全球通脹帶來上行風險。 劉春生認為,從長遠角度去看,中國經濟還是要依靠內生動力,依靠技術創新來形成新的增長點,依靠改革和開放來創造更好的制度環境,這樣才能保證中國經濟朝向高質量發展。(完) 【編輯:馬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