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內地

從上海看中國“新三樣”:暢銷全球靠什麼?

分享到:
2024-05-06 21:07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上海5月6日電 (香港中通社特約記者  莊滬生)今年一季度,上海口岸汽車出口達到52.9萬輛,同比增長30.7%,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量占比超過四成,在近來“中國‘新三樣’產能過剩論”甚囂塵上的背景下,作為年產129萬輛新能源汽車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第一城”,上海“縮影”再次引起多方關注。

圖源:新華社

在筆者看來,“上海樣本”恰是有力反駁了外界疑慮。

首先,高科技含量的“新三樣”(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太陽能電池)代替傳統高勞動密集度產品成為全球“暢銷貨”,一方面說明這些產品迎合了當下全球綠色低碳的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另一方面,“新三樣”背後的高科技研發創新和產業鏈配套能力并非一蹴而就,早在十幾年前,中國便提出轉變增長動能,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著力以科技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而今正是久久為功的成果。

以上海為例,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提出六大支柱產業轉型升級,用30多年時間逐步構建起以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三大產業為核心,包括汽車、高端裝備、先進材料等六大重點產業在內的現代化產業集群,是今日“新三樣”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

就新能源汽車而言,作為中國汽車工業重鎮,上海率先深耕汽車智能化、電動化、燃料電池和自動駕駛四大方面數十個細分領域的高科技研發創新,率先開放智能互聯汽車道路測試并發放內地首批測試牌照,更是以前所未有的優惠待遇引進特斯拉,構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可以說,當下不斷攀升的新能源汽車年產量背後,是上海對汽車產業的全方位前瞻布局和開門合作的寬廣格局。

反觀一些西方國家,一邊抱守傳統產業優勢,大規模出口芯片、飛機等產品,同時通過《芯片和科學法案》等對其高科技產業進行高額度全產業鏈扶持補貼,另一邊卻忌憚中國新興產業“彎道超車”,將曾經以“碳中和”限制中國發展的牌面一翻,便是“產能過剩”的新論調,試圖以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等再築高牆,攔截經濟全球化的滔滔洋流。

其次,中國“新三樣”產品不斷增產,正是中國產業轉型升級、新動能開始不斷發力的表征之一,不僅為大量處於產業轉型困境的發展中國家探索出了一條可行之路,同時也初步證實了經濟發展與綠色低碳并行的可能性。

事實上,更多的發展中國家正期待通過與中國在“新三樣”產業方面開展合作,引入產業鏈、先進技術和相關經驗,助其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眼下,上汽集團、比亞迪等中國企業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銷量不斷攀升,在多地穩居銷售榜前列。同時,中國“新三樣”產業鏈正在向“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擴散,智能製造、新能源等先進科技隨之“出海”,引領其產業轉型升級,并以此構建深度合作、互利共贏的全球產業鏈。

有專家指出,當下中國“新三樣”是否“產能過剩”要放在發展的時空下看待,一是所謂“產能過剩”正是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表現,在市場經濟社會,供需平衡只是短暫狀態,供需失衡才是常態;二是無論就中國市場還是全球需求來看,“新三樣”產品目前都仍面臨著供不應求的狀況。

以全球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第一的城市上海為例,截至2023年底,128.8萬輛新能源車保有量僅占其汽車總保有量的不足四分之一。而據國際能源署測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需求量將達4500萬輛,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需求將達到820GW,相比2023年的473GW將翻一番,潛在需求巨大。

上述專家進一步指出,“新三樣”等新興產業具有產業鏈長、分工繁複的特點,更適於擁有不同資源禀賦的世界各國各展所長,構建密切協作、友好可持續的產業鏈,共同投入綠色低碳高質量的發展中。(完)

【編輯:王瑶】

視頻

更 多
【你不知道的香港】麒麟開光 造福四方!隱藏在香港村落中的“客家麒麟”
想看大熊貓去海洋公園 想感受大熊貓氣氛去香港南區!
歷屆最多!中國香港派出74名運動員出戰哈爾濱亞冬會 
“熊貓列車”本周六首航!高鐵限定款“熊貓皮膚”到底長啥樣?
詩仙翩然而至 舞劇《李白》震撼香港觀眾
8000位跑手港珠澳大橋跑馬拉松 郭晶晶江旻憓驚喜現身!
香港咖啡市場年銷售額達百億 “瑞幸咖啡”進駐首杯15.9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