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研製出世界首款類腦互補視覺芯片“天眸芯”分享到:
![]() ![]() ![]() ![]() ![]() ![]() 香港新聞網5月30日電 近日,中國清華大學類腦計算研究中心團隊研製出了世界首款類腦互補視覺芯片“天眸芯”,相關成果30日作為封面文章,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 圖為“天眸芯”。(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供圖) 論文通訊作者、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教授施路平介紹,在開放世界中,智能系統不僅要應對龐大的數據量,還需要應對如駕駛場景中的突發危險、隧道口的劇烈光線變化和夜間強閃光干擾等極端事件。而傳統視覺感知芯片面對此類場景往往出現失真、失效或高延遲,限制系統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為更好應對上述問題,清華大學類腦計算研究中心團隊聚焦類腦視覺感知芯片技術,提出了一種基於視覺原語的互補雙通路類腦視覺感知新範式。 “該範式借鑒了人類視覺系統的基本原理,將開放世界的視覺信息拆解為基於視覺原語的信息表示,并通過有機組合這些原語,模仿人視覺系統的特征,形成兩條優勢互補、信息完備的視覺感知通路。”施路平說。 基於這一新範式,團隊進一步研製出了世界首款類腦互補視覺芯片“天眸芯”,在極低的帶寬和功耗代價下,實現了高速、高精度、高動態範圍的視覺信息采集,能够高效應對各種極端場景,確保系統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同時,基於“天眸芯”,團隊還自主研發了高性能軟件和算法,并在開放環境車載平台上進行了性能驗證。在多種極端場景下,該系統實現了低延遲、高性能的實時感知推理,展現了其在智能無人系統領域的應用潛力。 論文通訊作者、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教授趙蓉表示,“天眸芯”為自動駕駛、具身智能等重要應用開闢了新的道路。結合團隊在類腦計算芯片“天機芯”、類腦軟件工具鏈和類腦機器人方面的應用落地的技術積累,“天眸芯”的加入將能够進一步完善類腦智能生態,有力推動人工通用智能的發展。 據介紹,這是該團隊繼異構融合類腦計算“天機芯”後,第二次登上《自然》封面,標誌著在類腦計算和類腦感知兩個方向上均取得了基礎性突破。(完) 【編輯:丘志彬】
|
視頻更 多
【通講壇】東部戰區開展聯合演訓,背後有這三點考量?
鄧炳強:感動市民明白維護國安重要性 現時香港仍面臨四大國安風險
22年的懷念 歌迷永遠寵愛張國榮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
記者帶你走一圈!看首次於香港啟德體育園舉辦的七欖氣氛如何?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