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藥、嫦娥六號……中國高科技領域女性身影“星漢燦爛”香港中通社6月3日電 題:生物醫藥、嫦娥六號……中國高科技領域女性身影“星漢燦爛” 香港中通社記者吳一帆 第26屆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近日在巴黎頒獎,中國科學家顔寧位列5名獲獎者之一,舉世矚目。實際上,女性早已在中國科研領域熠熠生輝,她們中不少人攻關的是當今世界最前沿科技難題,為人類拓寬知識邊界的艱難探索撬動了槓桿。 資料圖為顔寧。(圖片來源:新華社) 在基礎生物學領域作出卓越貢獻的顔寧1977年11月生於中國山東濟南,2000年在中國最高學府之一清華大學的生物科學與技術系取得學士學位,隨後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攻讀博士學位,2005年至2007年在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繼續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此後她任教於中美兩國,2019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22年12月,她回到中國,出任深圳醫學科學院院長,2023年11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顔寧在中國打下了堅實的教育基礎,而其學術生涯具備廣闊的國際視野。這似是今天中國許多傑出科學家的共性。據《中國婦女報》微信公眾號近日消息,博士畢業於劍橋大學的中國生物醫學專家劉秀雲已出任天津大學藥物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天津大學是中國教育部直屬高校,首批全國重點大學。該校創辦於1895年10月2日,原名北洋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開中國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 公開資料顯示,劉秀雲本科、碩士均畢業於天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她的主要研究方向聚焦麻醉、神經重症醫學與生物醫學工程交叉領域的研究工作,為一線醫生提供更精準的個性化治療手段及策略,改善腦疾病患者的預後。2023年,劉秀雲被《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為亞太區“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以表彰其在神經重症醫學與生物醫學工程交叉領域所做的創新性研究工作。 官方統計指,目前,中國女性科技工作者佔比約45.8%。6月2日,中國嫦娥六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預選著陸區。嫦娥六號的核心使命是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5月3日自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以來,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評價嫦娥六號稱:“科學家對嫦娥六號任務寄予厚望”。而嫦娥六號奔赴月宮,離不開女性科技工作者的托舉。 中國《海南日報》日前報道,單風輝是以崗位第一名成績考入文昌發射場指揮控制中心的通信調度人員,在準備嫦娥六號發射任務的過程中,她創新性地解決了調度設備之間通信鏈路限制短板,使各設備通信鏈路變得更加靈活多樣。為排查故障,文昌發射場遙測分系統指揮員王麗婷與她的小組同事曾連續工作十餘小時,最終快速定位故障位置,並給出解決方案,確保了測控任務的順利實施。 宣沅(香港)科技交流中心研究員宋忠平3日接受香港中通社採訪時表示,女性從事科技工作具備天然的優勢:專心、精心、用心、耐心……正是有這樣的品質,讓中國的嫦娥探月工程等能夠快速而安全穩定地發展。女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與努力,為中國航天等科技事業的順利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中國自2004年起設立青年女科學家,旨在表彰獎勵在科學領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女性青年科學家,激勵她們繼續從事科學事業,在科學技術領域取得更加豐碩的研究成果。今年該獎項來到第十九屆,已有逾200名女科技工作者獲此殊榮。(完) 【編輯:丘志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