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神十八”出艙時間著陸方式有突破分享到:
香港中通社11月4日電 題:“神十八”出艙時間著陸方式有突破 香港中通社記者 吳一帆 北京時間11月4日1時24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18艘飛船神舟十八號返回艙在位於內蒙古的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返回艙艙門打開後,醫監醫保人員確認航天員葉光富、李聰、李廣蘇身體健康。5天前,神舟十九號剛發射成功。在中國載人航天已然步入常態化的接力進程中,“神十八”取得了航天員出艙時間、著陸方式等方面的突破。 11月4日,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著陸。新華社圖片 神舟十八號今年4月25日發射升空,3名航天員在軌駐留192天,期間進行了2次出艙活動。首次5月28日出艙活動用時約8.5小時,刷新了中國航天員單次出艙活動時間紀錄。這次出艙,航天員主要完成了夢天實驗艙艙外電纜防護裝置的安裝。7月3日第二次出艙活動用時約6.5小時,主要是為中國空間站艙外管路、電纜及關鍵設備安裝空間碎片防護裝置,並進行艙外巡檢。 宣沅(香港)科技交流中心研究員宋忠平11月4日對中通社表示,神舟十八號航天員出艙進行的是常規安裝工作,這是載人航天日趨實用化之下,航天員出艙的常態。除此之外,航天員出艙還可能是為科學實驗而出艙,為維修而出艙,甚至為突發情況而出艙。隨著空間站不斷使用,未來航天員出艙的機會也會越來越多。 目前中國航天員已完成17次出艙活動。其中,神舟十五號乘組4次出艙,創造了中國航天員單個乘組出艙活動紀錄;神舟十七號乘組完成了中國首次在軌航天器艙外設施維修任務。 神舟十八號返回艙著陸時間為凌晨,基本沒有月光,著陸場11月上旬凌晨平均氣溫只有約1.5℃。在前期環境勘察、訓練演練等工作基礎上,4日著陸過程中,搜救回收任務執行分隊及時發現目標並抵達著陸現場,克服了“神十八”著陸任務暗夜和低溫條件兩大難點。 宋忠平表示,由此可見,現在中國對航天飛船的回收立足於全天候,即不管是白天黑夜、一年四季都要具備回收能力。“這也是為了確保即便飛船在軌出現意外,也隨時隨地可以回收。做到這一點,中國航天系統才能處於更加安全的狀態。這反映了中國航天應急處置方案的重要考慮,即不能只指定某一個應急窗口,而是所有的窗口都應該開放。” 此外,中國空間站第七批空間科學實驗樣品也隨“神十八”順利返回。此次下行科學實驗樣品共55種,涉及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科學、微重力燃燒科學等領域28項科學實驗項目,總重量約34.6公斤。科學家後續將對它們展開研究。(完) 【編輯:丘志彬】
|
視頻更 多
在香港過聖誕節很熱鬧!旅客大讚香港聖誕節氣氛濃厚
香港聖誕好去處|一片帶你走遍香港聖誕“打卡”熱點
不一樣的“大熊貓聖誕” 盡在香港海洋公園
演唱會開20場都不夠賣!為什麼那麼多人支持劉德華?
遇上瘋狂“雙十一” TVB演員轉當菜鳥店長差點撐不下去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