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珠通道”立項!珠三角又一超級工程要來了香港新聞網3月12日電 2024年6月30日15時,中國國家重大工程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簡稱“深中通道”)正式通車,開通後24小時,中山、深圳兩側共有12.5萬車次通過;一時之間,這座大橋也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焦點。而在最近,另一條與“深中通道”平行的“深珠通道”(深圳至珠海跨江通道)也正式被廣東省立項,珠三角又一超級工程要來了! 2024年6月30日15時,中國國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車。央視新聞資料圖 2025年3月10日,深圳正式公佈202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全文。在2025年的工作安排中,深圳提到,將加快開展“深珠通道”等項目前期工作,服務建設環珠三角“黃金內灣”。 而在幾天前,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公佈的《2025年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部門預算》中明確將“深珠通道前期研究(跨珠江口交通需求與通道布局適配性研究)”納入支出預算。 據“廣東發佈”官方微信公號最新消息,目前,“深珠通道”已納入《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廣東省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和《廣東省高速公路網規劃(2020—2035年)》。深圳和珠海已分別啟動了伶仃洋通道兩側連接線規劃方案的編製并做好了空間預留。 2024年6月底,連接深圳和中山的“深中通道”正式開通。同樣起到連接珠江口東西兩岸的作用,在“港珠澳大橋”和“深中通道”之後,“深珠通道”終於也要來了! 2024年6月30日15時,中國國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車。央視新聞資料圖 為什麼建深珠通道? “深珠通道”又稱伶仃洋通道,該“超級通道”工程建設方案一直備受關注。其中,公鐵聯運的呼聲最高。 根據公開信息,“深珠通道”東起廣東省深圳市前海地區,跨越珠江口,西至珠海市高新區,位於“深中通道”與“港珠澳大橋”之間,距“深中通道”約12公里,距“港珠澳大橋”約20公里。 深珠通道及100公里“黃金內灣”示意圖。圖自“廣東發佈”官方微信公眾號 2023年6月,中國廣東省公共資源交易平台發佈的《伶仃洋通道珠海側公路工程方案設計研究項目招標公告》顯示,項目研究範圍為伶仃洋公鐵複合通道,這意味著,“深珠通道”極有可能是公鐵複合通道。 在中國國家高端智庫CDI資深研究員宋丁看來,“深珠通道”的建設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必然需求,尤其是在“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橋”之間仍有較大空間,兩岸經濟總量龐大,交通需求旺盛。目前,“深中通道”來往車流較為旺盛,相關投資收回情況也較為樂觀,但這也意味著“深中通道”車流量可能提前達到飽和狀況。 “深中通道實現了‘一通車就堵車’的情況,這在全世界也是沒有的。”今年3月6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全體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并面向中外媒體開放。在媒體提問環節,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表示,深中通道自2024年建成通車以來,日均車流量達8.48萬車次。 近日,“深中通道”管理中心發佈了“深中通道”首個春運“成績單”,“深中通道”春運累計車流量約399.22萬車次,2月4日車流量達16.11萬車次,創歷史新高。 宋丁分析,適當而不擁堵的車流量更能促進所連接區域之間的聯繫和經濟發展,從這一意義上看,應早日規劃建設深珠通道。他說:“深珠通道不僅是公路橋,還將是公鐵兩用橋,能够進一步促進大灣區兩岸的經濟交流與區域均衡發展。” 圖為粵港澳大灣區三個主要都市圈規劃。深圳衛視報道截圖 事實上,關於深珠通道,深圳、珠海乃至廣東方面,近幾個月釋放出不少新信息。 深圳—南寧高速公路(簡稱“深南高速”),是連接中國廣東省深圳市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的高速公路,線路全長678公里,從線路來看,到了珠江口之後,需要跨越寬闊的伶仃洋,那就必須建設大規模跨海交通工程,於是就有了“深珠通道”的建設需求。“深珠通道”被視為深南高速的一段,主要是為了完善大灣區的交通網絡布局,旨在連接深圳、珠海等城市。 除了公路,相關高鐵規劃也有了新的進展,比如今年2月17日,深圳發佈了《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提到要共建互聯互通的灣區交通網絡,保障環灣集聚的城際軌道交通網絡空間。這一規劃還提到,規劃布局深珠城際等鐵路,打造“軌道上的1小時深圳都市圈”。而目前深圳到珠海的高鐵,需要通過東莞、廣州、中山等地,時長在2小時左右。 而珠海官方也多次提及“深珠通道”項目。在近日舉行的珠海市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珠海市代市長吳澤桐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積極推動深珠(澳)高鐵、廣佛江珠城際等項目納入“十五五”規劃。 深珠通道及100公里“黃金內灣”示意圖。圖自“廣東發佈”官方微信公眾號 土地難題與產業溢出 除了分擔“深中通道”客流,在不少中國業內專家看來,“深珠通道”的修建,將極大促進深圳產業向珠江西岸的轉移。 深圳市地處中國廣東省南部,珠江口東岸,東臨大亞灣和大鵬灣,西瀕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相連,北部與東莞市、惠州市接壤。 深圳土地面積為1997.47平方公里,約相當於上海的31%、廣州的26%、北京的12%。 根據深圳市2025年1月公佈的《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2020年末,深圳市建設用地1027.25平方千米,國土開發強度約50%,建築面積11.48億平方米,常住人口1757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約100%,實際服務管理人口2100萬人左右。 該方案還提到,深圳的“國土空間開發水平,高密度、高強度開發特征顯著”“藍綠生態空間約占陸域面積的50%”。 由於本身土地面積遠遠小於同類城市,深圳市在發展中出現的缺地問題,已經成為眾所周知的情況。國際上土地開發強度的警戒線為30%,目前深圳已經遠超這一水平。 “目前,深圳在發展過程中,面臨土地資源缺乏的問題。深圳的選擇是將部分產業布局在深汕合作區,比如比亞迪等新能源汽車的工廠和深圳的部分裝備製造業。”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金田林分析。 深汕特別合作區起源於深圳市與汕尾市兩地2008年共同商定的產業轉移工業園區,2011年2月正式設立,總面積為468.3平方公里。 2023年11月1日,《廣東省深汕特別合作區條例》正式施行,明確深圳以所屬經濟功能區的標準和要求,負責深汕特別合作區開發、建設、管理和服務等工作。 相關預測顯示,一旦“深珠通道”通車,可望實現深圳到珠海30分鐘直達。 “從絕對距離上看,深汕合作區距離深圳本市距離還是較遠,更適宜布局汽車、裝備製造業等重型的工業,其他中、輕型工業則不同,需要和深圳本市有更緊密聯繫。深中通道通車後,我們調研中發現,已出現不少研發、設計在深圳,生產加工在中山的企業,這對兩地經濟發展起到了較大促進作用。”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金田林說,在他看來,這意味著深圳產業的影響力向珠江口西岸拓展,實際上成為一條可行的路徑,深珠通道一旦建成,深圳將能更好地對珠江口西岸實現產業溢出。 深珠通道及100公里“黃金內灣”示意圖。圖自“廣東發佈”官方微信公眾號 “黃金內灣”的平衡發展 事實上,“深珠通道”的修建,還涉及廣東的多個區域政策。 2023年12月,廣東發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發展規劃》,明確將以區域協調、功能互補、輻射拓展為導向,以珠海為核心,以中山、江門、陽江為增長極,構建“一核三極、兩圈四軸”的都市圈總體發展格局。 “深珠通道”將直接連接珠江口東西兩岸。在宋丁看來,其實可將珠海和澳門看成一個整體,它們可以共同作為珠江口西岸最核心的節點。包括目前公佈的《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發展規劃》,實際上也將珠海作為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核心。“深珠通道”不僅直接溝通了深圳與珠江口西岸的核心節點,還直接連接了前海和橫琴兩大自貿區。 深珠通道及100公里“黃金內灣”示意圖。圖自“廣東發佈”官方微信公眾號 除此之外,“深珠通道”還涉及廣東的“黃金內灣”規劃。 2024年9月,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官方網站發佈了一則《“黃金內灣”概念規劃與設計國際咨詢預公告》,從地理空間上來看,“黃金內灣”主要涵蓋了珠江口約100公里沿岸區域,這一區域就是“珠江口”或“珠三角”,其地形特征呈現為倒“V”形,涉及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 據廣東省大灣區辦數據,2024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約14.8萬億元,以不到中國0.6%的國土面積,創造了中國10%的經濟總量。同時,還擁有深圳、廣州、佛山、東莞這四座“萬億GDP之城”。相關數據顯示,其中超過一半的經濟規模來自“黃金內灣”區域。 “黃金內灣”基礎工作範圍示意圖(暫定)。圖自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官方網站 而在2025年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要“加強與東莞、惠州以及珠江口西岸城市空間協同和產業科技合作”。 在宋丁看來,“黃金內灣”是廣東發展的核心區域,但珠江西岸都市圈明顯是其中相對薄弱的環節,他說:“2024年其核心城市珠海的GDP為4479.06億元,與廣州、深圳都市圈還有不小差距。深珠通道的建設可以起到助力‘黃金內灣’城市間平衡發展的作用。”(完) 【編輯:許豐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