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內地

中國科學家開創二維金屬研究新領域

分享到:
2025-03-13 10:58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3月13日電  近期,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科研團隊實現了厚度僅為頭髮絲直徑的20萬分之一的單原子層金屬,開創二維金屬研究新領域。相關研究成果北京時間13日以《埃米厚度極限二維金屬的實現》為題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

範德華擠壓技術普適製備埃米極限厚度二維金屬  圖源: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自2004年單層石墨烯發現以來,二維材料引領了凝聚態物理、材料科學等領域的系列突破性進展。過去20年,二維材料家族迅速擴大,目前實驗可獲得的二維材料達數百種,理論預測的更是近2000種。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張廣宇 圖源:央視新聞截圖

本次最新研究中,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張廣宇研究員帶領團隊發展了原子級製造的范德華擠壓技術,實現了原子極限厚度下各種二維金屬的普適製備,包括鉍、錫、鉛、銦和鎵。這些二維金屬的厚度僅僅是一張A4紙的百萬分之一,是一根頭髮絲直徑的20萬分之一。如果把一塊邊長3米的金屬塊壓成單原子層厚,將可以鋪滿整個北京市的地面。

“就像三維金屬引領了人類文明的銅器、青銅和鐵器時代,原子極限厚度二維金屬有望推動下一階段文明的發展,帶來超微型低功耗晶體管、高頻器件、透明顯示、超靈敏探測、極致高效催化等眾多領域的技術革新。此外,范德華擠壓技術為二維金屬合金、非晶和其他二維非層狀材料也開闢了有效原子級製造方案,為各種新興的量子、電子和光子器件應用勾勒出美好願景。”張廣宇說。

本研究涉及的專業術語范德華擠壓,可以理解為和通俗理解的兩個平面對頂擠壓一樣,只是採用的壓砧為原子級平整且無懸掛鍵的范德華材料,這是實現二維金屬的核心技巧之一。(完)

【編輯:彭玉婷】

視頻

更 多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
記者帶你走一圈!看首次於香港啟德體育園舉辦的七欖氣氛如何?
"這些技術關乎人民幸福"——中國數字基建出海,給世界帶來了什麼?
《哪吒3》將全部由AI剪輯?哪吒項目執行製片人帶來解答
被問及投資者為何選擇香港 陳茂波這樣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