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台太空採礦機器人誕生 三輪六足設計適應微重力分享到:
![]() ![]() ![]() ![]() ![]() ![]() 香港新聞網3月17日電 隨著地球資源的日益枯竭,太空採礦正在逐步走向現實。近日,中國首台太空採礦機器人在中國礦業大學誕生。 中國首台太空採礦機器人誕生。央視新聞圖片 據央視新聞報道,這款太空採礦機器人由中國礦業大學劉新華教授團隊研發,其基本形態為六足模式,有三個輪足和三個爪足,主要是為了適應太空中的微重力環境。 鑽探屬於太空採礦機器人在地外星體上完成地質勘探和礦物採集任務的必備技能。在地球重力環境下,機器人本身重量足以支撐鑽頭鑽進,而月球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如何讓鑽頭鑽進星體表面成了大問題。 為解決失重帶來的漂移問題,科研團隊通過模擬昆蟲爪刺結構,為太空採礦機器人設計了特殊的爪刺足。劉新華教授介紹,在微重力環境下,採用爪刺足的機器人附著能力更強、抓地能力更強,能夠固定住進行採樣,還能根據地形進行移動。 另外,該機器人採用“仿生六足移動結構”,足末端配備車輪和錨固結構兩種配置,使其能夠靈活適應小行星坑窪不平的地表環境。 報道稱,太空採礦機器人在模擬月壤的環境下,已實現行走、錨固,甚至採樣。目前,該機器人原型機已經向有關部門申請專利,並且通過了初審。 專家介紹,基於現有的空間科學技術、航空航天技術以及採礦技術等,人類有望在幾十年內實現試驗性開採近地星體上的太空資源。 專家稱,在有限的地球資源最終將面臨枯竭困境的威脅下,人類走向太空是必然選擇。月球作為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同時具有距地球相對較近的優勢和豐富的資源,目前對月球資源的探索研究全球關注度最高,科研投入也最大,月球資源極有可能成為人類最先開發利用的太空資源。 此外,太陽系中數量眾多的小行星也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近地小行星運行軌道距離地球較近,同樣開發利用相對便利,目前已初步掌握有1500多顆近地小行星具有非常高的開採價值和可採性。 中國礦業大學環境與測繪學院教授李懷展指出,月亮表面的氦-3可作為核燃料,還有月球背面的水冰資源;小行星主要是稀土資源,以及鐵、鎳、鈷等金屬,通過前期的探測,這些資源是確定存在的。 目前中國、美國、俄羅斯等都制定了載人登月計劃。資料顯示,月球上蘊含豐富的金屬、非金屬及氣體資源,目前探測表明,月球資源可分為水冰型、氣體型、鈦鐵礦型、斜長岩型和磷酸鹽型5種。根據聯合國《月球公約》規定,月球資源開採遵循“先到先得”規則。(完) 【編輯:石歡歡】
|
視頻更 多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
記者帶你走一圈!看首次於香港啟德體育園舉辦的七欖氣氛如何?
"這些技術關乎人民幸福"——中國數字基建出海,給世界帶來了什麼?
《哪吒3》將全部由AI剪輯?哪吒項目執行製片人帶來解答
被問及投資者為何選擇香港 陳茂波這樣回答......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