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內地

中國GDP數據被外媒片面報道,駐斯里蘭卡大使館漫畫諷刺

分享到:
2021-01-19 09:24 | 稿件來源:觀察者網

【字號:

  在唱衰中國這件事上,西方媒體總能玩出點“新花樣”。但有的時候,真要跟他們較真嗎?畢竟,數字擺在那裏——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昨日(1月18日)發佈的數據,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逆勢增長2.3%,首破100萬億人民幣。

  一小部分西方媒體“絞盡腦汁”,終於抓住了“痛點”——中國GDP全年增速達到40年來最低,並在標題上“做手腳”,強調這一點。

  對此,中國駐斯里蘭卡大使館的官方推特賬號,於18日下午發推諷刺道,“中國宣佈2020年GDP增速2.3%,西方媒體:中國在經歷40年來最緩慢的經濟增長後進入2021!馬上就要崩潰了!”

  大使館還配上一副“可可愛愛”的漫畫。左邊的熊貓似乎想要說什麽,卻被右邊那只“自信”熊貓捂住嘴。下方配文“別爭辯,直接說他們南波萬。”大使館還給這句話配上英文,直譯成中文是“別浪費時間爭辯,直接承認西方偉大!”

中國駐斯里蘭卡大使館推特截圖

  南波萬是英文“第一名”(Number One)的“諧音梗”,在中文互聯網上,常見於對一些地區議題的討論。

  觀察者網查詢到,如斯里蘭卡大使館所說,一些外媒還真就這麽報道中國的經濟數據。

  西方四大通訊社之一的法新社發佈媒體稿《中國2020年經濟增長2.3%、40多年來最低》,被多家外媒轉載。

法新社報道截圖

  國營的法國24電視台(France24)的報道標題把數據都去掉了:《中國在經歷40年來最慢經濟增長後,反彈進入2021》。

  印媒《印度斯坦時報》:“中國2020年GDP增長2.3%,40多年以來增速最低”

  耐人尋味的是,一些外媒在報道內容中不得不去報道一些客觀事實,卻把標題取得“很有衝擊力”。

  例如,“德國之聲”報道的標題很直接:“疫情影響下,中國經濟創下40年來最慢增速”,卻在開頭介紹“中國仍是2020年唯一沒有萎縮的經濟體,基本已經控制住新冠疫情這個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某些西方媒體,特別是財經媒體的報道相對較客觀。

  例如《華爾街日報》的報道《中國是2020年唯一報告增長的經濟體》,作者是該報中國分社社長鄭子揚(Jonathan Cheng)。

  鄭子揚本人也在我國駐斯里蘭卡大使館的推特下方回復稱,“不確定他們看的是哪個西方媒體,但不是《華爾街日報》,並附上了自己的報道鏈接。下方有網民告訴他,“法新社在很多地方發了”。

鄭子揚評論推特截圖

  2.3%,是一個高於預期的數字,相比於一些仍然深陷疫情之中,卻仍然忙著怎麽唱衰別國的經濟體來說,也是“一枝獨秀”。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報道稱,中國是去年唯一實現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該國發佈的經濟數據,打破了一些經濟學家此前的預測。

  《華爾街日報》特別提到兩個“關卡”:“中國GDP規模首次突破100萬億人民幣”,且“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0美元”。報道認為“中國的經濟增長得益於成功控制住了新冠疫情,且鞏固了在亞洲經濟的主導地位。”

  彭博社稱,中國的增長正在幫助全球經濟回升。

中國季度GDP10年走勢圖(《華爾街日報》引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製作)

  195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僅為679億元;2010年突破40萬億元,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疫情當下,每一個平凡的中國人拼盡全力,又按下了中國經濟復甦的“快進鍵”。

  但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今日的新聞發佈會上也指出,“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均GDP仍略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與主要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面對路透社記者有關“20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3.9%”的提問,寧吉喆提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全年看仍然是負增長,但是三四季度已經轉正。

  “面臨全球疫情蔓延,增強風險憂患意識是極為必要的。”“國內經濟恢復的基礎也尚不牢固。總的指標是穩定回升、好於預期的,但是有一些結構性指標不是那麽理想,有一些問題不是短期內可以解決的,都必須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寧吉喆表示。

  保持理性,埋頭趕路,有時遭遇非議,直接承認他們是“南波萬”好了。

視頻

更 多
在香港過聖誕節很熱鬧!旅客大讚香港聖誕節氣氛濃厚
香港聖誕好去處|一片帶你走遍香港聖誕“打卡”熱點 
不一樣的“大熊貓聖誕” 盡在香港海洋公園
演唱會開20場都不夠賣!為什麼那麼多人支持劉德華?
遇上瘋狂“雙十一” TVB演員轉當菜鳥店長差點撐不下去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