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內地

中國制氧機出口商駁斥印媒種種抹黑質疑

分享到:
2021-05-19 11:12 | 稿件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最近,《今日印度》一篇題為“漲價後,中國向印度發送不合標準的制氧機”的“獨家報道”在中國輿論場引發公憤。該報道羅列發票、照片等所謂“證據”,並引述各路匿名買家、“消息人士”的話,聲稱“中國(公司)在生死攸關的問題上以犧牲印度人民的生命來謀利”。有氣憤的國內網民將《今日印度》的做法形容為“農夫與蛇”“東郭先生與狼”“呂洞賓與狗”。該印媒的報道究竟有幾分可信度?記者這兩天採訪了多位業界人士,試圖了解中國對印度制氧機出口的真實情況。據了解,為完成激增的印度訂單,一些中國企業正滿負荷地生產,制氧機價格上浮的背後有著復雜的市場因素,不是中企能夠左右的。為印方採購防疫物資盡可能提供便利的同時,中企自身也要克服多重挑戰。

  印度客戶訂單急,中企“滿負荷”生產

  當地時間5月16日15時18分,一架從杭州起飛的波音747貨機降落在德裏機場,飛機上裝著印度目前最為急需的物資之一:3600多台制氧機。印媒報道稱,這是第二輪疫情暴發以來,中國向印度提供的數量最多的一批制氧機。

  “近期,我們公司接到大量來自印度客戶的詢單,產品包括制氧機、呼吸機、氧氣面罩、注射器等。”成都一家醫療用品貿易商的負責人姚女士1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很多印度客戶提出的要求十分緊急,他們基本只需要可迅速開始運送的現貨。深圳市宏鑫源電子有限公司的制氧機產品近期通過中介出口印度。該公司負責人鄧經理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他們的日產能是300台至500台,產品基本都出口到了印度及其周邊國家,約80%的訂單直接發往印度,“為完成訂單,我們加班加點地生產,產能已經滿負荷了”。不過鄧經理表示,由於全行業的原料供應很緊張,該公司目前沒有擴產計劃。

  在推特等社交媒體上,不少印度網民都在尋求進口更多防疫物資,一些在華或者熟悉中國情況的印度人也在想辦法採購,在齋普爾經商的馬怒就是其中一員。他18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朋友“卡老板”長期從事中印貿易,近期他從中國訂購了2500多台制氧機,自己從中拿出15台,借給當地無法在醫院得到治療的新冠肺炎患者。據馬怒介紹,他們還進口了口罩、護目鏡、手套、防護服。

  5月14日,《今日印度》在一篇報道中渲染中國企業“哄擡物價”,舉例稱“魚躍醫療4月30日發貨的制氧機價格是每台340美元,但數周後的5月12日,單價已經上漲到460美元”。

  對於價格上漲的問題,鄧經理向《環球時報》記者解釋稱,制氧機產業鏈的企業現在都面臨成本暴漲的情況,工廠也沒有辦法。據他介紹,有的制氧機配件成本漲了5-6倍,有的配件則提價1-2倍,算下來,每台制氧機價格平均上浮了不到一倍,目前一台機器售價不到3000元,是在合理區間內的。姚女士也向《環球時報》記者證實,現在業內一台5L制氧機的價格在3000元左右,“但一些印度客戶嫌太貴了”。

  中國醫藥物資協會醫療器械分會會長柏煜17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坦言,國內制氧機的價格確實在上漲,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需求瞬間爆發導致供需關系失衡;第二,相關零部件比較缺乏,尤其是如分子篩等配件的供應鏈大多在歐美,而現在這些配件本身都在漲價,交付周期又比較長,因此僅有的現貨不可能不貴。此外,有印度用戶可能沒有直接找到生產廠家或者較大中間商進行採購,所以給了一些人層層加價的機會。

  一名中國經銷商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他聽說,一些制氧機的價格現在在印度被炒到“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盧比”(1元人民幣約合11.4盧比)。馬怒也表示,他此前購買制氧機時價格比較正常,但同樣的產品如今在一些社交平台群組中價格提高了數倍,“有中間商在賺差價”。

  《印度快報》5月10日的一篇報道就反映了上述情況。根據德裏警方通報,他們以涉嫌欺詐、違反《流行病法》《基本商品法》等罪名逮捕印度Matrix公司的2名高管和3名員工。警方表示,該公司通過黑市將從中國等地購得的7000多台制氧機以高價銷售給新冠肺炎患者。

  “制氧機在印度被炒到天價,中國有心幫,印度使勁坑,窮人咋能用得起?”5月8日,馬怒以此為題在中國視頻網站上發布了一則視頻。

  “從產品質量到品控都不存在問題”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4日表示,4月,中方已累計向印出口呼吸機和制氧機26000余台、監護儀15000多台、醫藥材及藥品近3800噸。據了解,中方有關企業接到的印度制氧機訂單已經超過7萬台。此外,印方對生產疫苗的原輔料需求旺盛。今年以來,中方有關企業已向印方提供超過10噸,還有超過20噸的訂單預計很快交貨。

  中國企業正努力為印方採購各類防疫物資提供便利,但同時,他們也面臨不少挑戰。姚女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現在中印之間的貨運航班很緊張,而且不少貨運代理不願意接發往印度的貨物,一方面是擔心印度客戶沒有足夠的清關能力,另一方面也擔心由於防疫政策的調整,貨物會卡在國內港口。北京一名貨運代理18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目前國內飛往新德裏的貨運艙位價格已達近50元每公斤,比此前翻了一倍多。

  姚女士說,由於文化差異等原因,與印度客戶的交流往往存在障礙。“很多印度客戶資金有限,所以採購量較少。但對於制氧機工廠而言,幾百台的訂單太零碎,幾乎沒法安排生產。”她告訴記者,“一些印度客戶甚至持有偏見,認為中企會在印度需求激增時故意擡高價格,所以他們反復砍價,事實上,我們一直根據生產成本定價,沒有故意提價。”

  姚女士說的一些印度客戶的“偏見”,也正是《今日印度》報道的“偏見”。該媒體14日聲稱,中國政府近段時間來一直試圖展現自己的人道主義姿態,但中國公司向印度出口的醫療用品價格卻在瘋漲,而且還以“損害相關設備質量和使用壽命”為代價更改其規格和組件。

  柏煜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制氧機已成為出口歐美的主流產品,質量得到當地市場的認可,多家跨國企業也在中國設了廠,“可以說,中國制氧機從產品質量到品控都不存在問題”。

  柏煜在採訪中提醒道,不同規格的制氧機出氧量不同,如果印度採購商選擇購買低流量的制氧機,那麽當地民眾使用時可能會覺得機器的出氧量不夠。

  馬怒近日就遇到類似情況。在本月8日發布的視頻中,馬怒展示了他接收並試用一批中國制氧機的過程。然而,一名中國博主隨即稱馬怒“被騙了”,說他購買的並非醫用制氧機,而是1.7升的家用版。馬怒很快在微博上回應了此事,他對《環球時報》記者也強調,知道自己購買的是家用制氧機,他計劃將它們分給當地輕癥患者,“這些機器很好用,我借給了很多人,也救了很多人,他們的家人都很感謝我”。

  “拿放大鏡找茬”成印媒涉華報道常態

  18日,印度政府公布的單日新增死亡病例創下新高——4329例,新增確診病例為263533例。盡管印度新增病例連續25天保持在30萬以上的可怕紀錄於17日結束,然而,形勢依舊嚴峻。

  印度防疫壓力之大可想而知,但一些印媒卻一直緊盯中國,仿佛該國的危機部分是由中國造成的。先是《印度時報》《經濟時報》等多家主流媒體稱,中國控制原料藥對印出口,造成印度國內新冠相關藥品價格飛漲,接著《印度斯坦時報》等“披露”中國四川航空公司停飛兩國貨運航班(據外媒報道,現已恢復)。近日,印度駐香港總領事韓慧儀接受《南華早報》採訪時表示,希望中方幫助抑制防疫物資價格上漲,保持供應鏈開放,“即使確實存在一點供需方面的壓力,產品價格也須有一定的穩定性及可預測性”。她同時呼籲增加兩國之間的貨運航班。

  對於《今日印度》抹黑中國提供的防疫物資,不少中國網民表示“意料之中”——這不是印度輿論第一次炒作類似話題了。去年第一波疫情暴發時,印度醫學研究理事會公開指責從中國進口的快速檢測試劑盒存在“質量問題”,並要求所有地方邦立即停止使用。印度衛生和家庭福祉部國務部長喬貝去年9月接受聯邦議會人民院書面質詢時回應稱,相關檢測試劑盒的訂單已被取消,特意強調印度“沒有向中國公司付款”。

  《環球時報》記者也曾跟一名印度朋友辯論過“為何他們要對中國以怨報德”的話題。該印度人問:“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新加坡、泰國都在向印度提供醫療物資和援助,為什麽它們都沒問題,只有中國的企業和物資存在問題?”記者反問:“美國沒限制出口生產新冠疫苗的原料?英國、德國沒阻止新冠疫苗的專利豁免?”他啞口無言。時至今日,印度輿論仍堅持突出強調自中國進口的各類防疫物資都是印度私人企業的商業採購行為,還有一部分通過兩國紅十字會間合作實現,並不存在政府間形式的直接援助,跟對於歐美國家援贈的制氧機、氧氣瓶、呼吸機、藥品等相比,態度明顯不同。

  這背後反映的是印度對中國的復雜心態。《環球時報》駐印度記者的直觀感受是,中印邊境對峙事件去年在印度社會中引發不小的震動,印方沒有在“前線”占據優勢,媒體要幫著把“場子”找回來。“拿放大鏡找茬”成了這兩年印度新聞圈的對華常態,任何一則有關政府限制中國企業的新聞都能讓它們“興奮”一陣。

  印度問題專家、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部主任錢峰18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由於中印關系發生變化,代表精英階層的印媒近年來一直對華持批判態度,“這不會因為中國積極向印度出口防疫物資就發生改變”。一些印度媒體甚至罔顧事實,不負責任地擴散一些傳言,這也影響了印度民眾對中國的態度。中國的善意經常無法通過正常、有效的渠道傳播出去,反而被一些別有用心的勢力歪曲了。

  “但印度民眾並非‘白眼狼’,中國在疫情期間為他們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也在影響他們,當地人的對華情緒是有改觀的。”錢峰說,“盡管印度媒體和社交網絡上仍有雜音,但‘感謝中國’的聲音也比此前多了不少。”

  “疫情之下,沒有一國能獨善其身。”錢峰表示,中國作為鄰國,為印度提供支持時從未提出要任何回報,這是中國的格局,這與一些帶著偏見看中國的印度政客和媒體相比,高下立判。

視頻

更 多
龍獅撞上英歌舞 香港金龍獻瑞迎新年
台灣資深媒體人陳國祥:兩岸交流可增加彼此同理心
足本回放!12分鐘香港2025跨年煙花匯演 精彩重溫!
高才通兩周年|成功來港的人如今過得如何?
【2024跨年街採】看看中通社記者用一束花換來怎樣的感動?
【通講壇】韓國空難傷亡慘重 會否令朝野之爭平息?
在香港過聖誕節很熱鬧!旅客大讚香港聖誕節氣氛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