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內地

譚天星:發展華文教育事業 促進中外文明互鑒

分享到:
2021-05-30 14:03 | 稿件來源:“海聯之聲”微信公眾號

【字號:

  華文教育是海外華僑華人傳承中華民族語言文化的重要途徑,是促進中外文明互鑒、民心相通的重要橋樑。發展華文教育是海內外同胞共同的事業,符合人類文明發展大勢。因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目前華文教育發展遇到了新的困難與挑戰。我們應堅定信心、尊重規律、識變求變、精准施策,積極推動華文教育高品質發展。

  發展華文教育事業是文化傳承、文明交流的需要

  華文教育是海外的“希望工程”、“留根工程”和“民心工程”,是海外僑胞最為關注的事業之一,對於海外僑胞傳承中華語言文化,促進中外民心相通、文明互鑒具有重要意義。

  華文教育是目前海外最具規模、體系成熟的中華語言文化學習傳播途徑。目前全球各類華文學校約2萬所,華文教師20多萬人,在校學生數百萬人。海外學習中華語言文化的管道方式多樣,華僑華人興辦的中文教育即海外華文教育,在國際中文教育體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海外華文教育有全日制和週末制,納入當地國民教育體系和非國民教育體系等類型。大多數華校以教授簡體字為主,部分仍以繁體字為媒介,在教授中華語言文化方面兩者具有同一性。

  華文教育是華僑華人保持中華民族文化特性的必然要求。海外華文教育是華僑華人自發興辦的、旨在傳承中華語言文化的薪火相傳事業,體現了華僑華人執著的文化信念、深厚的民族情懷、頑強的奮鬥精神。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升,華文實用性加大,學習華文的動力更足,國際上興起了“中文熱”。但是,影響和制約華文教育發展的因素始終存在,如從內部來講,有辦學經費不足、合格師資缺乏、教材針對性不強、教學理念和方法陳舊、資訊化程度低、與當地主流教育體系脫節等問題;從外部來講,華文教育的發展環境變化不定,有的國家尚未承認華文教育的合法性,有的國家出於政治需要,刻意打壓華校。全球持續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給華文教育造成極大困難。但由於華文教育市場的剛性、華人文化傳承的韌性,海外華文教育機遇與挑戰並存。

  推動華文教育事業高品質發展

  一是尊重規律,抓住關鍵。推動華文教育事業向前發展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義理所在。華文教育本身是一個專業領域,有其自身的學科體系,應遵循其規律,突出重點。華文教育的目標,一是學中文,以學會講中國話為要;二是學中華文化,以不忘民族文化根脈為宗旨。要學會標準的中文,教與學兩方面都不可忽視。影響華文教育效果最關鍵的還是教師、教材和教法,即所謂“三教”。海外華校要彌補合格教師之缺和解決教不得法的問題,就必須把教師的培養(訓)擺到更重要的位置。應積極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通話和規範漢字)和相關標準化測試在華文教育領域的應用,不斷完善海外華文教材體系,增強主幹教材的權威性,增加教材選擇的多樣性。華校辦學的正規化、教師的專業化、教材的標準化、教學手段的資訊化,是海外華文教育的發展方向。

  二是綜合施策,重在品質。華文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各方面共同發力、提質增效。應加強華文教育理論研究和教學經驗交流,促進華文教育科學發展;要支持海外華校渡過難關,發揮示範學校帶動作用,推動各類華文學校加強協作交流;要持續推動改善華文教育發展環境,推動華文教育與當地教育有機接軌,支持華僑華人興辦雙語或多語學校等;要優化國內華文教育基地院校建設,拓寬民間管道,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華文教育事業。

  三是加強資訊化建設和育人效果。創新是華文教育克難制勝的重要法寶。目前,最有效的辦法是著力推動華文教育的資訊化發展,包括華文教育網路化和數位化,提高互聯網教學的效果。要增強華文教育育人效果和發揮華文學校在中華文化傳播中的重要作用。華文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於培養什麼樣的人以及怎樣培養合格人才。華文教育在學習中國語言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培養通曉中華文化、懂中國、願意促進中外友好的人才。要支持華文學校辦好各類中華文化體驗和文化交流活動,支持華文學校與華人社區、當地社區的互動,成為展示中華優秀文化、凝聚華僑華人力量、促進族群溝通合作的橋樑和紐帶。

  積極構建華文教育科學體系

  堅持系統的觀點、加強體系建設,推動華文教育科學發展。在海外初級、中等華文教育成長的基礎上,積極推動華僑高等教育的發展。海外有條件的國家和地區華僑華人興辦大學,國內進一步加強華僑高等教育事業,促進華文教育專業發展。暨南大學、華僑大學肩負著重要的使命,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為海外僑胞子女回祖(籍)國學習、傳承中華文化創造更好條件,把中華文化傳播到五洲四海;要堅持辦學特色,著力提升華僑高等教育的能力和水準,擴大學校國際影響力,培養一大批品學兼優、融通中外、熱愛中華、服務社會的有用之才。應積極搭建涉僑高等教育協作發展網路,積極探索走出去合作辦學,暢通升學管道,擴大對外招收僑生的比例,促進不同類型華文教育的交流,以傳播中華語言文化為最大公約數。

  處理好幾種關係

  一般與特殊的關係。要尊重事物發展規律和普遍性原則,同時注意其特殊性,做到因地制宜、因國施策。華文教育、文化傳播的方式多種多樣,關鍵是注意物件和實際效果。

  當前與長遠的關係。華文教育要立足當下,積極推動解決當前華文教育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創新思路和方式方法穩妥應對新冠疫情造成的不利影響;同時著眼長遠,久久為功,培育合格人才。

  國內與國外的關係。要依法合規,積極維護華僑華人學習本民族語言的正當合法權利,遵守國際公約條約和華僑華人住在國法律法規,尊重各國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要學習國內中文教學的經驗和辦法,同時注意激發各國華文教育的內生動力,不能生搬硬套中國的模式。

  官方與民間的關係。要堅持華文教育的民間性,積極發揮民間的辦學積極性,深入開展華文教育;推動各國不斷改善華文教育政策環境,為華文教育發展提供支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積極發展教育事業,通過普及教育,啟迪心智,傳承知識,陶冶情操,使人們在持續的格物致知中更好認識各種文明的價值,讓教育為文明傳承和創造服務。”海外華文教育事業概莫能外。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我們應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和定力,把握華文教育發展規律,完善華文教育體系,迎難而上,推動華文教育事業科學發展。

  (作者系中華海外聯誼會副會長譚天星)


視頻

更 多
詩仙翩然而至 舞劇《李白》震撼香港觀眾
8000位跑手港珠澳大橋跑馬拉松 郭晶晶江旻憓驚喜現身!
香港咖啡市場年銷售額達百億 “瑞幸咖啡”進駐首杯15.9港元
龍獅撞上英歌舞 香港金龍獻瑞迎新年
台灣資深媒體人陳國祥:兩岸交流可增加彼此同理心
足本回放!12分鐘香港2025跨年煙花匯演 精彩重溫!
高才通兩周年|成功來港的人如今過得如何?